一枝草一點露

 

看了很多檢討,發現還是搔不到癢處.

當然,也有一些人逐漸接近真相了,例如,雖然普遍認知是中間選民和年輕人沒出來投,但實際上,與2018年相較,最多人沒出來的,其實是40-49歲,50-59歲這個族群,20-29歲固然有流失,but,壯年族群流失的比率幾乎是2-3倍以上.

與其說是年輕人和中間選民沒出來投,不如說是所有人都沒出來投,所以才會有極低的投票率,而壯年族群就是受疫情影響最深的一個年齡層,而觀看台南和屏東的選情,事實證明,泛綠的基本盤流失的很嚴重.

而有一件事,不知道該說不該說,那就是相較於韓流,2018年綠營消失15萬票,藍營則蒸發了40萬票,不是中間選民和年輕人不投就可以解釋的,換句話說,真的就是很多人都不出來投票.

那麼,到底原因是什麼?有些人說是低薪,不對,今年九月,基本薪資是調漲的,民進黨已經有先打預防針;有人說是高房價,沒記錯的話,九月,才升息,打炒房,這些長期以來的結構問題,雖然一時半刻無法解決,然而,執政黨仍然有試圖去做些什麼.

還是請各位坐個時光機,回到今年3月.

3月14日,本土新增2例.

3月17日,清零.

4月1日,104例,

4月19日,1600多例.

5月5日,30000例.

然後是5月27日,9萬多例.

如果這是「百年大疫」,那很抱歉,台灣真正的疫情,今年才開始,而且可能是半年之內,才發生的事.

還記得陳時中拍桌的那次嗎?那一次,鄭麗文辱罵「疫情死800多人!」,好像一件多嚴重的事,現在,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萬4千人了.

短短半年喔.

你要說沒影響,那是不可能的,從清零過渡到共存的這個「陣痛」,影響是非常強烈的,應該說,徹底改變了台灣人的生活,短時間承受巨大的痛苦,就像泡溫泉,感覺暖暖的,突然把你丟進去冰天雪地裡,你說可能會沒事?不,那冰凍刺骨的感覺是加倍的.

所以我說,國民黨很賊,一直打3+11、萬華破口,那些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在當時看起來好像是,但其實完全不是,萬華茶室爆開來的疫情,最多就幾百例而已,跟現在動輒幾萬例的確診數相比,台灣那時大多數人根本是安全的,過的日子極為舒服.

所以有人跳針什麼疫苗、口罩令、隔離、邊境管制造成人民生活不滿,欸,不是欸,那恰巧是防疫成功的證明,人民最快樂的日子,還記得嗎?那時,戶外甚至不用戴口罩呢,大家還一窩蜂地在國內旅遊.

3月14日,沒記錯的話,縮短檢疫天數14日,到10日,14天,放到現在來看,有點不切實際,不過,那就是台灣人真正面對「百年大疫」,從無到有,的關鍵時刻.

還記得嗎?那時我們缺快篩,人們排隊去pcr,然後,第一例幼兒猝死案,恩恩,發生了,學者專家為了要不要打兒童疫苗論戰-台灣防疫整體來說,是成功的,若說有什麼有問題的地方,就在於從清零走向共存的時候,配套不足,人們心理準備不夠.

那時,有許多專家學者,為了開放,猛灌迷湯,說「解封後每日確診數在三位數內,是可接受範疇」,到「本土單日破千例也別慌」,然後瞬間變成「要以萬為單位」人們相信了,於是解封,但等待他們的結果,卻是一片狼藉.

真正的經濟受損,人命逝去,產生的創痛,從那時候開始.

所以,真的不用怪人民恐慌,不接受現實,而是,開放的配套之一,沒做好,說清楚代價,事實,公開透明,真正專業的資訊,而不是催眠或者連哄帶騙,而這才是能讓人民做好心理準備,接受到下一階段的方法.

有一位推友說說他朋友不投票的原因:

「我認識的健身教練在alpha波的時候工作受影響借了政府的貸款來生活
第一波結束以後好不容易恢復又來Omicron
貸款還沒還完 又因為疫情失去家人
在我面前哭著罵政府是爛政府
受影響的人很多
大大小小的事加起來不會認為防疫有多好
如果再看到執政黨自稱防疫世界第一當然會生氣」

說防疫第一,並沒有錯,你要主張這個,才能踩穩立場,面對謠言,真正的問題就是開放的時候沒有向人民說明清楚,做好心理準備,沒有經過充分的討論,老實說,比起「防疫第一」這話,當時「鼓吹人們積極染疫」,才是更沒同理心的說詞.

這就好比一個病人,如果經過打點滴、手術、各種治療,如果病會好,他當然不會埋怨,但如果付出了這麼多,病卻沒好,痛苦仍然在,他就會遷怒醫生,遷怒那些治療方法,因為歷經千辛萬苦,仍然達不到心中的期望,雖然,整體來看,病情是減輕了,醫生協助病患度過最糟的情況.

但是,醫生懶得說,認為不必要說,認為病人都不要知道最好,反正手術已經成功了,他不想去接受病患的負面情緒.

因此,各位朋友要思考一件事情,假設是小感冒好了,全國有4分之一的人都瞬間得了感冒,會不會影響你的心情?我看連上班都不想去了吧?而這個感冒又很特殊,好了以後還會有長達一年的後遺症,例如你胸口會痛,你走路走沒幾步會喘,你的身體不如從前了,你還會有心情想去投票嗎?如果這個感冒影響了工作、生意,以及生活,縱使政府說沒事,只是小感冒而已,這份痛苦,仍然存在,你還會想去投票嗎?

回到泛綠流失的選票,有發現嗎?對病毒來說,年輕人受到的影響是少的,因為他們身體強健,壯年人口是受創最嚴重的,因為他們身體開始走下坡,一方面,他們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二方面,他們是傳統家族的中心,上有高齡的父母,下有要撫養的孩子,疫情給他們的衝擊,不只是經濟上,還有生活中巨大的變化,比起一般人,他們要擔憂家人的安全,甚至,經歷生離死別.

在選舉過程中,我們看到候選人林佳龍確診了,一邊病一邊選,選完,有很多議員當選了,但開心不起來,因為她整間辦公室的助理全部都確診了,必須暫時關閉.

這個疫情其實還在持續,雖然看起來確診數變少,但死亡數沒變少,雖然人們已經習以為常,對它有了正確的認識,但是,過去的不滿,與現在的不安,還有對未來的迷惑,不是一句「早點把口罩脫掉就好了」,就能解決的.

當初神父反對縮短檢疫天數,是因為我知道今天這個結果必然會發生,但是對於民進黨來說,這是海嘯,是執政者的非戰之罪-海嘯無論如何都會來,那麼,就算晚點開放,也不過是把代價延後而已,所以,我認為,今日之敗,其實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半年的時間,才能吸收這個陣痛,那與其反映在總統大選,不如,減少損害,反映在縣市長選舉,要知道,西方國家因疫情下台的,都是總統,可不是縣市長呢.

那麼,政府該做什麼改變?

首先,說明政策的方式,要更清楚,更具有同理心,更有耐心,經過充分的討論,再執行,如果一件災害,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那你被罵,就是義務,但這個被罵,不是接受毫無道理的亂罵,連非事實的東西也要接受,當在野黨,以及國民黨政客,提出一些荒謬的藉口和謠言,要立即澄清、迅速的反擊,不要讓人民的怨氣,順利轉移到這些非事實上,成為一種破壞社會秩序的武器,這種破壞性的氛圍一旦建立起,就連事後檢討也會偏離焦點,誤以為對方說的對,我們防疫很爛,我們卡bnt,圖利高端.

對於人民,不要訴訟以司法,基本上,染疫、失業、倒店已經很辛苦,罵幾句還要被告,那就讓人苦上加苦,置入退無可退的境地,但對於政客之間的政治攻防,絕不能手軟,要盡力應對,以免讓問題擴大,製造更多問題.

我同意王浩宇的建議,認為要再發一次振興券,也許有人會說,「錢從哪來?」,不過這個方向是對的,過去發過的,是在解決當時的疫情受害的對象,現在要面對的疫後影響的百業蕭條,則是新發生的問題,而我們都知道,同為疫情影響,過去面對的,和現在承受的根本不能比擬,而看似開放恢復人流,實際上,人們的消費模式早就改變了,有些人不出門就是不出門,想出國的出國,消費是在外面,而機票其實很貴的,人進來的有限,你要看的經濟面不是中上層,而是底層,受影響的可能比過去還要嚴重.不是開放的不夠快,解封的不夠快,鬆綁的不夠快,洗腦人民一切沒事不夠快,而是,疫後經濟復甦的不夠快,看看日本,解封後許多人開開心心去日本玩,結果發現,溫泉店倒的倒,溫泉池沒人清掃,以前喜歡去的商家都沒了,就算解封、開放,這些倒掉的店家,沒有可能快速地恢復往日的榮景,反而需要政府的支持,振興券只是個例子,如何刺激消費,讓人民們感受的補償,又能讓店家有生意,經濟面,才能快速復甦.

然後,疫情之中最辛苦的,就是基層的醫護,該給的補貼要給足,不要拖欠,該發的獎金要發,你今後還會需要這一群人,還會面對疫情,你無法減少他們的工時,至少,提升他們的待遇.

最後,基本的防疫措施仍然要有,該有的宣導仍要繼續,現在時序入冬,口罩令又解封,又是令一波疫情的開始,雖然鬆綁防疫措施是趨勢,但是,不是躺平,living with covid的真正意義,是在不過度影響日常生活下,保護最多的人,當人們看到政府有在做些什麼,對於開放會更心安,對疫情會更能接受,也能避免下一波疫情來時造成的政治衝擊.

今日的敗選,我認為是必然經歷的「陣痛」,台派的朋友們,最壞的情況其實已經過去,可以灰心,但不要喪志,應該勇敢的邁進下一步,一枝草一點露,你知道的,那盡頭仍有光,這光將會照耀每一片,我們珍惜的島,brother.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