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凱凱為重

 
其實根本不用太過責怪范雲,就因為她到場挺社工.

本來綠委就會需要有人站在社工這一方,安撫他們的創傷,遇到這種重大事件,我們可能要習慣己方的立委站在多方的角度,回應各個層級人民的需求,聆聽他們的感受.

我不會認同凱凱案的「社工集體創傷」是合理的,但可以理解,因為除了那個上銬的畫面,還有背後的肉搜、姓名、親戚、家屬、過去,甚至記者連珠炮式的在背後追問,這都流於民粹.

即使那個人是罪有應得的,但懲罰超過了範疇,激起人們的不忍人之心,就會產生不可承受之重,也就是「集體創傷」,法國歷史上過去沒有斷頭台的時候,是由劊子手來執行,當劊子手失誤,則會造成犯人受到額外的痛苦,台下的觀眾會因為這種痛苦而集體暴動,儘管,他們欲保護的對象是一名死刑犯.
.
這就是失去「比例原則」可能會造成的結果.
.
范雲提的「修正安全守則,當社工面臨風險而請求協助時,將警察機關『得』陪同,改成『應』陪同」以及「建立更暢通的管道,也將和警政署協調,給予社工家訪個案時更強力的支持.」反而是合理的訴求,這都會幫助社工落實訪視,在他們得到支持的時候,會更願意前往第一線,探視兒童,讓更多受虐兒有機會得到拯救.

這件事一開始,事情尚未明朗,人們普遍以為該案社工只是敏感度不夠,往太過勞累以至於無暇顧及每個案子的方面聯想,雖然,隨著案情進展,事情很快被發現不是那樣.

在那時,很多人都選邊站了,沉浸在這股集體創傷之中,包括賴清德,真要怪的話,就怪他吧,準總統之姿,應該要在這種重大事件保持中立,等待事情明朗過後在下判斷,而不是急著要討好或者回應某一方人民的期待.

因為總統的政治影響力是很大的,當你顧及一群人,就很容易遺落下另一群,而容易造成副作用,例如使真相更不容易被探究,因為權力最大的那個人選邊站了,這無意間命定了事實,左右風向.

而范雲只是堅持陪伴社工這一方到最後一刻的民意代表,就算輿論有所改變,她仍然硬著頭陪同社工去抗議.雖然我的立場與她不同,但也挺佩服她的.

爭取最大民意的支持,就是這樣,如果把這「集體創傷」當成民進黨的主要訴求,這是不智的,但如果沒有任何一人站在社工那邊,你也會丟失了一部份的支持群眾,正確的作法是不管任何一方的人民,最好都有人為他們說話,就連保母這個職業群體也是,事實上,兒福聯盟給那兇手保母的薪水,比社工還差,據說付不到3萬就要帶24小時.

當然,這不會是能合理化她虐嬰的理由,就跟社工待遇差不能合理化該名涉案社工作假資料,不作為,甚至最後還和保母欺瞞凱凱的死因.

而主事者必須判斷「何者為重」

「如果這一代的需求和後代的需求發生衝突,以後者為重.」

顯然,在這起虐兒事件裡,應該以凱凱為重,BROTHER.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