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粉絲之怪現象
科學上有個著名的論點,那就是可否證性,任何主張,必須要提供一條可以懷疑的思路,可以證明他可能是錯的,這並不表示他是錯的,而是「可以證明他是錯的」,若沒有,那他可能是接近占星學、宗教、中國功夫之類的東西.
因為他總是對的.
在中國,有徐曉冬這樣的人,挑戰所謂的中國傳統武術,無論他進行了多少勝負的比賽,打倒了多少人,得到的回覆的通常是,他只用了幾成的力量、「若使用了內力,就會出人命」,更有人會這樣形容勝負已分的比賽,那是中國武術方,故意輸掉了,而且蓄謀已久.
也有人在被打倒在地後,說自己一點事也沒有,反倒要人去問徐曉冬,回家後這兩天能不能吃飯,無論徐進行了多少驗證,中國武術依然屹立不搖,越被打臉越強,殺不死我讓我更強大,中國武術存在著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報復.
這就是中國武術缺乏的,可否證性.
套用在人心理上,那就是所謂的可懷疑性、可厭憎性,為什麼說這一點如此重要,那是因為,人是不完美的.
每個人說話、做事,都是在與這個世界進行互動,在這個充滿人性的世界裡,沒有人有把握自己是對的,所以經常在試探這個世間.
我們可以這麼說,每個人都在提出假說,並且在無形之中,支付代價,因此他們都會擁有著「錢包」,這個錢包就是,在我認定「我是對的」,去探索這世間,「我可能是錯的」、「我是可懷疑的」、「我是可以被討厭的」,這樣的錢包,隨時準備付錢,因為擁有這個錢包,所以我們過斑馬線的時候,設定了「只能踩白色的部分」,而「不能踩到黑色馬路的部分」,當我們準確的完成了以後,一蹦一跳得躍過,便能心滿意足的認定,我是對的,而且對的無比的真實.
但對於ㄧ些人來說,他們採取的策略,是去掉黑色的馬路的部分,當它們並不存在,他們的道路是一整片白色,這也意外的,他們永遠不會犯錯.
把「我可能是錯的」、「可懷疑的」、「可被討厭的」那一面去掉,就只剩下「我是對的了」.
若有這樣的人存在,他對任何人,都是個危險,若這樣的人,被賦予了超過他本有的,影響力與權柄,那他就會是個災難.
我們看李錫錕教授的這段影片,雖然我個人對他有所批評,然而,他批判柯文哲是全台灣最大的慣老闆,這部分,有舉例,有驗證,有對比,至少可以看出,他針對事的部分,然而,我們來看看他得到的回應是什麼,他們討厭這個說法,並不針對他的論述,去做反駁,反而是用自我中心的主觀,去臆測他的意識,去假定他的意志,他們說不出來他哪裏有問題,卻可以質疑他的「世界觀」有問題.
或者「我以前很喜歡你...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我對你很失望」、「教授變了」、「我以前推薦別人來看你粉專,我很後悔」、「我要退讚」等情緒勒索.
勉強算是反駁的,則是針對「不食人間煙火」、「政治是很複雜的」、「學者只是學問多,沒有實務經驗」等等,「原來你只會抹黑、攻擊對手」、「政治不是只有攻擊才會變好」、「教授沒弄清楚,只是在借題發揮」,甚至漠然的提起了高的標準,「你中後段的評論已經失去了中立客觀性,你應該要維持中立的標準,一參選後,嘴臉就出來了」看他講的煞有其事,這標準是怎麼樣的,中後段又怎麼違反了這樣的標準,卻沒說出來.而李錫錕若上了擂台還不攻擊對手,難道是來吃飯喝茶的嗎,如果自比謙謙君子,上來散步吹口哨,與對手打躬作揖,那根本是打假的,應該看的是,他有沒有犯規,有沒有搞小動作,打拳有沒有合理,一個小小的教授,對上坐擁行政資源,叱吒風雲的大市長,如果他只是出拳,就被講回家當教授好了,逼得他一拳都無法出,那還真是回家當教授好了.
「柯文哲的行為,與慣老闆類似」,這段影片中主要的重點,似乎被忽略掉了.
我們看李錫錕教授的臉書,上一篇批判慣老闆,大家都按讚,而這篇說到了柯文哲是全台灣最大的慣老闆,按讚就少了些,訊息牆上,反而一面倒的罵起李錫錕,說你怎能罵柯文哲是慣老闆,柯文哲的慣老闆當的是如何的奧妙,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有多麼需要這樣的慣老闆,他是慣老闆應該是你的誤解,然後搖頭晃腦地解釋起cost down的定義來,顯然,對於慣老闆的批判,遇到了柯文哲就轉彎,這些人要不是天真的認為柯文哲不是慣老闆,就是喜愛柯文哲到無法自拔的地步,所以幹什麼都沒關係,不過眼睛裡容不下一粒沙子,你不能說柯文哲是慣老闆,雖然很像,但是並不是,柯文哲是純白無瑕的,像一尊陶瓷娃娃,然後你很髒,你要汙染他,你變態.
批判柯文哲,會有一些有趣的現象,情緒上的威脅,是首要的,柯文哲是個照妖鏡,會讓人突然變成一對對cp,然後,其中一個人突然會對著另一個人說,「你變心了,我以前是這麼的喜歡你」,好像那個人做了什麼背叛他的事一樣,對於那個人來說,他可能會處於一陣愕然,「奇怪,我們原本的感情有那麼深嗎?」、「我們是那樣的關係嗎?」就好像路上有一個人突然跟你提分手那樣.
柯文哲這個鏡子,照過以後,會讓人突然覺得自己很重要,可以把自己擅自施予的期待,莫名其妙地收回來,而讓人突然背負了令你失望了的罪孽.
如果真的是cp的話,也應該說明了你根本沒有愛過他吧,你是個水性楊花的傢伙.
第二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他也有錯,他們也有錯,某某人你怎麼不去批判他,這是典型的避罪現象,你批這個人,突然有人跳出來說,你怎麼不批那個人,這根本不公平,最常用的就是民進黨和賴清德,各位brother應該可以發現,這樣的公平根本達不到,如果批判一個人,必須再批判另一個,才能得以實現的話,真正的公平,就是你得批判全部-而這根本做不到,任何議題都可以以你怎麼不批評民進黨呢,來阻絕之,看起來是很有邏輯的,其實真正的目的是要阻止討論.
而這樣的敘述與要求,也是不公平的,為何?當那個人每天每日每夜都在批判民進黨,請問這個人有去阻止他嗎?沒有,但當這個人批判柯文哲的時候,那個人卻跳了出來,阻止他,要他去批判民進黨.
第三個,就是雙重標準,對於批判柯文哲的標準,他們要求更多的驗證,完美的證明,惡魔的證據,即使停留在合理懷疑的層次,他們也會去阻止它、破壞它,而對於柯文哲的標準,可以說是趨近於零,當柯文哲懷疑人的時候,不需要驗證,也不用證據,他說名嘴都有收錢,離開他的人是因為沒有利益,他們說阿伯很誠實,阿伯又說實話了,甚至會攻擊他所指涉的任何對象,去合理化他的謊言.
第四個,就是假定批評者的意志,猜測對方「你是不是討厭柯文哲呀」、「你就是討厭他對不對」、「你為什麼這麼討厭他呀,好奇」三篇有兩篇都在好奇,疑惑,不解,真是可愛極了,往往一長篇的論述,不管正確與否,有理沒理,以「對方是哪種感覺」,來簡化之,真可謂對牛彈琴了,但這樣的回應,還算是有禮貌的,認為你對柯文哲有偏執,你就是對他有意見,這是你的偏見,乃至於研判你就是個偏執狂,真可謂失禮之至.
這就是自私.
人難免自私,在以自我為主的世界裡,發散的思維,收回來,其實都聚焦在個人,任何理論與發想,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斷擴散,而得到的答案,這個過程,就很重要了,儘管我們是從自己開始,不過切割了一部分,做為去想他人怎麼想的能力,這不是柯文哲式的「你看這麼多人留言反對你,所以代表你的觀點有問題」,這種從眾跟風式的,而是打從心底,去閱讀他人的觀點、福祉,以及群眾的未來,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想,評判自我之於眾人乃至於世界,這樣的觀點是否是及格的.
這樣從自我發展出來的「去想力」,就可以擁有容錯的空間,容錯不代表對方真的是錯的,而是我可以暫時容納或接受,對方的意識,如果有人對於自我之於他人的容錯能力,裁減他,使之歸於虛無,那也就別怪別人撤回「容錯」了,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加諸自我意識之人,擁有較多容錯的人,顯然就只是單方面承受對方的意見,而有心靈損傷的風險,然而,兩個都無法容錯之人,就只是在進行零和遊戲罷了.
我們可以這麼說,自我的成分多些,蓋過了去想力,那就是自私的,去想力多些,多於自我,那他可能是客觀的.
而去想力也源自於自我,但可不能說,你和我這個自私的自我還不是都一樣,有顯著的不同.
支持柯文哲的人,多半都很自私,我對你們很失望.
如果你對這句話感到奇怪的話,那麼,
很多反對柯文哲的人,也有相同的感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