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了杜鵑瘦了燕

 
中共連年抵制金馬獎,這屆金馬獎大獎幾乎全給中國人,橫掃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情片,而最諷刺的是,幾個大獎得主都沒來,由他人代領,例如有霸凌爭議的王小帥,是找人拿個手機上台念稿,極為輕視與缺乏禮節.

用手寫卡片祝賀中共國慶的張懸,登台表演;頒獎人竟然是祝賀中共錦繡中華的吳慷仁,連口音都變了,再怎麼無視台灣民眾觀感,也要有個限度.

今年中國電影參賽史上最多,只比台灣電影少一部,台灣電影反而沒被凸顯出來,當然得獎的「未完成的電影」,是描寫關於武漢肺炎的爭議題材,但兩岸電影資源不對等、台灣電影產業需要扶持與曝光的現在,大量陌生的異國電影、異國故事,佔據得獎的主軸,壓縮本就少得可憐的本土電影的發展機會,加劇不公平的競爭,如果連年都是海量的中國電影參賽,恐怕每年都得在為他人作嫁.

原本邊緣的會變得更邊緣,肥了杜鵑,瘦了燕,你自己的孩子已經虛弱的嗷嗷待哺,你卻忙著布施眾人,以為慷慨.

彷彿要台灣人自己嘔心瀝血的架起一個舞台,去看一堆中國人興高采烈地拿獎而去,去觀賞他們的敘事,哪怕是多麼政治正確的,一群悲傷、值得被同理的中國人,我們要問,台灣人自己的敘事角度在哪?台灣的主體性為何?

這個獎的定位是什麼?中國被封禁電影的逃亡地?最包容的難民收容中心?反共復國的華人文化舞台?舔共藝人的洗白儀式?

這樣的金馬,美其名把餅做大,實際上卻把自己越做越小,中國抵制,台灣人也不關心,成為文藝界小圈圈人士們取暖的所在,在熟悉的土地上詠唱陌生人的詩歌,從懷鄉到博愛,主角永遠都是別人.

過去金馬獎得主,傅榆導演有一個名言:「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的獨立個體看待.」

61屆金馬獎,有好好做到這一點嗎?還是從涂們精神暴力的凝視,更改成布滿他人苦痛的刺青,台灣金馬獎這個身體,究竟是屬於他的主人,還是別人的容器?承載的永遠是別人施加的憤怒,或者,與自己無關的痛苦?brother.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