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聲量的迷思
凸顯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brother.
韓國瑜救災不力,爬上樹視察登革熱,結果公務員為了響應他的救災邏輯,在他爬過的樹上填滿發泡劑.
高雄有幾棵樹?這是登革熱發生的主要原因嗎?我們可以發現,市容被摧毀,更可悲的是「造真」,一群人為了符合市長的作秀文化,開始超乎常人的舉措,這違背了常識,這可能比一個瘋子在路上脫光光大叫要拯救世界,更讓人覺得憤怒而且扼殺腦神經.
不過,更令人不解的是,當人們針砭這種作秀文化,居然有人的見解是你這樣做是在幫他免費曝光,而去遏止人民驅除市長造成的思維危害,以及預防這樣不理性的舉措未來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不要再相信左膠的「免費曝光」論點,那是如同洪仲丘案時,國防部將監視器遮蔽的邏輯.
民主自由的時代,後起的資訊行銷詭論,不會大於公民社會以及網路自由的邏輯,那些東西都是「後來才發生的」,而且主要目的是為了營利而生.當你看到表面的嘲諷、助長網路聲量,甚至舉出希拉蕊和川普的例子,因此不去分享眼前所看見的荒謬,等於是間接放棄了自己作為網路公民的權利,嘲諷、戲謔或許令某些左膠不悅,認為對問題沒有幫助-所以乾脆遏止人們散布消息,但實際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相當時間以及學養可以大篇幅的論述問題,所以大部分只能做到第一步,警戒、發現,凸顯問題,這就像看到了颱風將來臨的徵兆,不是氣象專業的人們當然只能用故事、口耳相傳,甚至大叫,來提醒對方.
而後續將這些訊息具體的拆解、論述,找出邏輯,則是知識份子的任務,有些自詡知識份子的人放棄這個任務,叫其他人不要呼喊,以為是解決問題,用的是資訊、行銷、大數據簡單思維的解讀,以為視而不見問題就會消失,或者逆反邏輯,好、壞聲量不分,把他們全部歸功於對對方有利的,而疏忽他們一次性炒作,負面行銷應該償付的代價,以及每一次爭議行為被討論時產生的風險「替他做圖嘲諷只是在幫他付廣告費搶點擊而已!請三思!」這就是沒經過大腦消化「常識」產生的想法.
其結果,就是在幫韓國瑜消除負面的聲量,並讓整體公民應具備的聲量大幅萎縮.
當韓式民粹盛行的時候,有人要求人們去「同理」、「理解」這樣不理性的聲音,當反韓的浪潮崛起之時,有人卻要求人們遏止批判的聲量,並說這會幫忙他們製造聲量,這樣的雙重標準,應該也是中華民國社會特有的產物.
事實上,那些理論和演算法在原生網路自由文化之前,都是垃圾,是反智的,多是有目的的箝制和貶抑,以及利己的利用方式,頂多算是撿拾蜜蜂排泄的剩餘,沒有資格來論斷蜂蜜的種種.
人們將訊息彼此傳遞,早在網路時代之前就發生,諷刺圖或梗,乃至於廣告、布告,這些都是早期文學形式轉化而成,一個幽默或嘲諷,可能以較沒有威脅性的方式進入人們的思維,並引導人們找出正確解答,提供人們參與政治的動機,如果我們不試著去「爛瑜衝樹」,那很快的,高雄市民的樹上可能塞滿了一堆發泡劑.我們不會說寫諷刺小說的盧梭,或專門發驚人之語的馬克吐溫,他們是在幫法國皇室或者美國國會議員製造聲量-
記住,我們發出的聲音只屬於我們自己,而不屬於丟擲的對象,或者在一旁大聲嚷嚷,指揮命令的謬論家,brother.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