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榮光歸香港



不直言獨立,卻具備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語意,語境,氛圍,並緩緩前進-「我願榮光歸香港」該歌曲的最後一句,足以使人心領神會.
 
有沒有辦法不說「我愛你」卻能告白的方式呢?這就是東方高語境語言,可能超越西方的地方,隱喻,避免危機,使信念得以完成.
 
本首歌以粵語所組成,可以凸顯中華民國人反台語的謬誤,同樣是本土性的語言,和「島嶼天光」一樣,是超越文化隔閡還有破除對於本土性質的歧視和厭惡,香港同樣的也經歷貶抑本土語言,禁說港語的時分,而且是在現代,對照戒嚴時期禁說台語,掛狗牌的年代,年輕人因濡化和教育統一,而逐漸遺忘母語,甚至下沉到土語、低階級人士等等貧窮者用語,這也和中華民國過往對於台灣本土實行的種姓制度有關,它是成功的,成功的讓台灣人以為台語是不入流的語言,產生要向上階級流動,必須拋棄本土語言的錯覺,如台大此等最高學府,有教授指稱台語是二手菸,可以顯示,中華民國對於台灣洗腦的痕跡.
 
香港人在強烈的壓迫下保持本土語言的優越性,同樣的,他們也講中文.
 
「何以 這土地 淚再流」歌詞開頭就訴求到本土,那理應是最進步的,最值得光榮的,最無無爭議的,最能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一個容納各色人士,但依舊能凸顯一地特殊和獨立性質的象徵-腳下所踩的土地,我所存在的地方.
 
中華民國人,聽到改國歌就跳腳,每天在國慶上關注總統有沒有唱吾黨所宗,聽到台語,就用客語、原住民語言來抵制,稱台語有什麼資格叫台語,卻不論國語為何叫國語,實際上,都是為了獨尊中文,使其成為一種貴族語言,充滿政治意識,此乃黨國教育的痕跡.
 
香港的本土語言,有客家話、平頭話、汀角話及東平洲話,然,卻不會因此牴觸到粵語的本土性質和代表性,可以見到的,不是以囚徒困境,使本土語言互相毀滅,消失,而是一種選擇和決定,選擇最能容括香港本土的代表性語言,並且連帶的提升其他本土語言的地位.
 
本首歌描述現代香港發生的事,用香港的語言,以及創造出香港人的精神,是以現代的民主和自由,融合理所當然的本土,衝破高壓獨裁的中共以曖昧不明的老舊中華民族和中國認同,所施加的渾沌,堪稱是一種奇蹟.
 
土地、自由、民主,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以這首歌傳遞的信念和未來的影子,短短一分50秒所創造的格局和事實畫面呈現-香港人抵抗外來政權的暴政,追求人類應有的自由,堪稱是香港的國歌了,brother.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