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華民國不是中國,就不會有台灣地位未定論
「中華民國不是中國」
「美國設計台灣地位未定論是為了拯救中華民國」
這種說法,恐怕不是事實.
恰巧相反,美國設計台灣地位未定論,恰巧是為了防止中華民國來到台灣.
這樣的說法忽略了兩個事實,
1. 中華民國當初對台灣是殖民行為,因此有228事件.
2. 美國對蔣政權失去信心,認為會危害台灣安全.
就算是1952年以前也是如此.
「1948年,美國駐台北總領事克倫茨(Kenneth C. Krentz)向美國國務院發出警告表示,如果蔣中正及其政府部門遷臺,必將危及臺灣的和平與安全。美國國務院也持相同意見.為阻止蔣中正遷臺,美國方面在臺灣接觸了先後擔任臺灣省主席的魏道明和陳誠」
接著,開始有台灣地位歸屬的討論,「國務院政策規劃局長喬治·凱南與副手保羅·尼采、美國國務院特別政治事務辦公室主任迪安·魯斯克等人,都曾在公開和秘密場合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論調」
在李宗仁的回憶錄提及,1949年1月,美方對中華民國要遷往台灣表示不滿,認為台灣是美軍從日本手中解放出來,對日和約沒簽定前,主權未定,蔣介石不應該據為己有.所以才會有後來蔣介石告誡下屬「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託管地之性質」的說法.
路透社報導:「對於南京政府一部份遷往台灣,美國已向國民黨警告,在對日和約簽訂之前,美國根據開羅協定,盟總對台仍負有任務,故南京政府可遷往廣州,不能遷往台灣.」
可以明確知道,美軍主張台灣地位未定,是認為中華民國不能到台灣去,不是為了拯救中華民國.
1949年3月,美國中情局報告:
「從法律角度來看,臺灣不是中華民國的一部份。在等待對日和約的期間,該島嶼仍是被佔領的領土……無論是美國或任何其他強權都沒有正式承認臺灣被併入中國……現在在臺灣有一種強烈想要自治的情緒,但情況被本土臺灣人和中國國民黨的利益衝突複雜化。臺灣人極度怨恨國民黨政府自VJ日以來在臺灣的表現。中國統治者已經剝削本土人民到了極限,不顧人民的福祉或島上的資源保育……國民黨的陸軍、海軍、空軍不僅效率低,連忠誠度和作戰的意志力都是問題。此外,這樣的一個亡命政權會因為本土人民的敵視而變得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本土人民會越來越容易被共產勢力影響。」
VJ日,就是美國對日戰爭勝利日,這邊顯示美國開始考慮台灣人的利益,並有讓台灣自治的想法,並且可以看出中華民國對台灣的殖民行為.
1949年6月,蔣經國日記紀載蔣介石的說法:「英、美恐我不能固守台灣,為共軍奪取而入於俄國勢力範圍,使其南太平洋海島防線發生缺口,亟謀由我交還美國管理……」.20日,蔣中正接獲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電報稱:「盟總對於台灣軍事頗為顧慮,並有將台灣由我移交盟國或聯合國暫管之擬議」
從這邊可以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不是要拯救中華民國,是為了拯救台灣,是希望中華民國離開台灣,交給盟國和聯合國管理.
可以理解該文譴責國民黨,擔憂其賣台的想法,但要根據事實,台灣不是中國,但Republic of China就是代表中國的意思,中華民國就是中國,所以才會有台灣地位未定論,如果中華民國不是中國,就不會有台灣地位未定論,直接讓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就好.
為了保護台灣,切斷與中華民國的聯繫,預防被中共侵占,認為台灣主權不屬於任何一個中國,而屬於台灣人自己,而現在台灣島上的政治實體,不管叫什麼,美國認為他叫台灣,並暗示他如果要有一個完全的主權國家的地位,不能是中華民國,不管要被其他國家承認,加入聯合國,或者出兵保衛台灣,所以才會有美國兵推要迅速承認台灣獨立的說法,brother.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