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輔導老師連署
前陣子台南有個女高中生,冒用了市長的頭貼說要放假,結果被告,雖然她刪文了,也道了歉,但是法律流程已經無法停止,
老實說,她的社群是用她自己的本名,而且她未成年,隔著遠方都能感受到她面臨冰冷司法的壓力,新聞說,會啟動輔導與法律責任教育.
面對排山倒海社群上指責的留言,與官司的壓力,我想,最後能接住她的,只有學校的輔導老師.
最近,看到脆上有老師分享,「我是一個沒有尊嚴的老師」,她被家長濫訴,只是因為只是因為孩子的衣服被水彩沾到了,家長質疑怎麼不叫打翻水彩的同學,帶自己孩子的衣服回家洗,她被叫去校長室,給家長罵了一小時,當她彎下腰低頭道歉的那一刻,她聽到自己心裡有個東西碎掉了,哭著離開校長室.
我想,連老師也需要輔導老師.
作為前特教老師,輔導老師一向是我最深的合作夥伴,猶記得教過資源班,遇到一個過動的孩子,上課上到一半,會摔東西,同學害怕他,老師責罵他,他則一臉委屈,臉越脹越紅,整間教室都安靜了下來,只有被他推倒的桌椅,還有散落一地的紙筆.
只有我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我路過,走進去,開始撿拾地下的紙筆,他原本握緊的拳頭,鬆了,看到我,哭了出來.
其實我也滿想哭的,因為我還要去上課,於是,我帶他去輔導室找輔導老師.
也許學校的人並不了解特殊的孩子,但我知道輔導老師知道,當那個大傢伙進到輔導室,見到輔導老師,原本衝動的他坐在沙發上冷靜了下來.
我有時候會去輔導室參觀,找輔導老師聊天,他比我還資深很多,他所在的地方就像九又四分之三的月台,是學校裡的另一個魔法世界,那裏有沙發、木頭地板、糖果、電視,一切孩子可能喜歡的東西,她帶我參觀她的魔法道具,有給孩子揍的橡膠人樁,有巨大的治療球,還有一個裝滿沙的盒子,上面擺滿了各種人偶、貝殼、小房子,還有塑膠的花朵.
我好奇地問,「這是幹嘛的?」
「這是一種治療的方式.」
她神秘的回答.
她說曾經有一個孩子把人偶埋進沙裡,她說,那是她爸爸,後來才知道,她被家暴.
輔導老師有一些溝通的技巧,還有一些細微的觀察,平常孩子不肯說的,不肯跟老師說的,不敢對大人說的,也不想對同儕說的,但有可能跟輔導老師說,對他們而言,他們就像是中立的第三方,超脫人際的利害關係,甚至超脫了整個學校體系,也許校方所有人都會隱瞞的秘密,到了輔導室,就會被輕易的洩漏出來,關於孩子的創傷,關於那些隱藏在黑暗中的權勢者.
我見到的那個輔導老師,很忙.
直到退休的前幾天,下課時,她還坐在花圃旁邊,安慰一個哭泣的孩子,陪她說話.
人們總是喜歡提社會安全網,其實學校的輔導老師,就是安全網裡面最重要的一環.至鄭捷案後,通過學生輔導法,增加輔導老師的編制,輔導老師的工作越來越重,但輔導老師的權益,卻沒有被重視.
在公共政策平台上,有人發起了連署「建議教育部制度化輔導教師專業津貼,重視輔導教師專責性質,回應校園心理健康需求.」
人們總是喜歡提社會安全網,其實學校的輔導老師,就是安全網裡面最重要的一環.至鄭捷案後,通過學生輔導法,增加輔導老師的編制,輔導老師的工作越來越重,但輔導老師的權益,卻沒有被重視.
在公共政策平台上,有人發起了連署「建議教育部制度化輔導教師專業津貼,重視輔導教師專責性質,回應校園心理健康需求.」
他們的訴求是:
1.增列「輔導教師專責加給」於《職務加給及工作費支給要點》.
2.可比照特教津貼,初期每月1,800元,後續再依專業進修與職務層級調整.
3.加給資格:
‧ 具備輔導合格教師證書。
‧ 實際擔任專任輔導教師(非兼任)。
‧ 依規接受專業督導與進修時數。
4.增列「超時工作加給」,明定輔導個案數量,超過一定人次,給予額外的超時工作加給.
現在,他們的連署還差兩千份,但時間只剩下一天了,懇請大家協助連署.
輔導老師照顧學生的心理健康,那麼,誰來照顧累到喘不過氣的他們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