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自主
我有言論自由的謬誤
甲:中國變有錢又變民主,統一有什麼不好?
乙:你會用同樣的言論在韓國主張嗎?
甲:我有言論自由!大家都有權利發表意見!
甲:如果大便變鮮美了,又變得很有營養,為什麼不吃呢?
乙:那你怎麼不去吃大便呢?
甲:我有言論自由!請不要妨礙我說話的自由!
甲:我反對強暴的行為,但如果對方很帥又富有,心地善良,為何不虛心接受呢?
乙:你是在鼓勵性侵嗎?
甲:你曲解我的話語!就算是說要強暴的人也應該尊重!這是民主社會賦予公民的權利!請尊重言論自由!
甲:如果胃酸很中肯,可以提供不同的意見和觀點,發出悅耳的聲音,為什麼不能接受胃潰瘍呢?
乙:你怎麼不去看醫生?
甲:我有言論自由!大家都有言論自由!這是民主價值!如果這個地方失去了這一點那我就要離開了!請尊重我說話的權利!
老實說,我不認為某網紅是真心而且明確的想支持統一,他比較像是挑戰你的禁忌,成功使你接受後再部分附和你的觀點,用以使你相信他的觀點-但這些觀點其實都是模糊不清的陳腔濫調,無論是要統獨沒有太大意義、要顧經濟、充實國防、尊重軍人、多元文化包容,比較像是統獨都是假議題,我要買車買房,高雄發大財,藍綠一樣爛....等,只不過,包裝成學者的姿態,看起來十分文明的樣子.
其實,他只是要你相信他而已,這是說書人的藝術.
比較有新意的部分,大概是他提倡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而非中華文化為主體,這樣就更容易跟中國切割,因為台灣種族以漢人為主,中國也是漢人為主,對方會以民族為口實,將你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儘管台灣是以漢人為主的社會,發展以久,會付出一些成本.
然而,這種說法也過於簡化,首先,中國實行文化統戰,是以「中國人」概念為主,這個概念是個空集合,是以,連原住民也是其統戰目標,也能歸納成「中國人」或「中國少數民族」,在金錢誘惑下,多的是兩岸歌唱交流大賽,吸引原住民歌手去中國自承「中國台灣」或者「中國人」,在這麼一個不合理的概念下,希求用劇烈的社會改變,用以規避其文化統戰,我想是因噎廢食.
再者,「漢人」是相對概念,「漢」是早於「中華」的古典認同,我們可以這麼說,「漢」的集合相對於中華嚴謹,圈住的範圍小,並沒有太多政治取向,是以中國經常以「中華」概念綑綁華僑、台灣人、新加坡人,稱之為「華人」,而非「漢人」,而所謂從中國大陸閩南地區移民過來的族群,他們的攜來的漢文化成分,也產生了變化,不但不同於中國的閩南,也不同於漢,已是組成台灣文化的重要成分,舉例來說,信仰,青山王信仰、媽祖信仰、王爺信仰,甚至所謂「黑令旗」的傳說故事,歌仔戲,陣頭,客家桐花祭,黃昏的故鄉,安平追想曲-你很難從中國看見一個歌詠荷蘭混血兒,金髮女郎的傳統歌謠,別說中國,世界罕見.
有四分之一原住民血統的陳達,一把月琴創造了恆春民謠,或者來自美濃的林生祥,手中一把電子月琴彈奏出菊花夜行軍,或者拉著二胡的閃靈,唱出震撼人心的黑死腔,彈奏的「武德」,描繪出從刺蔣到白色恐怖,台灣民族反抗壓迫的故事.
再不然我們說說比較年輕世代的,「50摳的檳榔配上小米酒」、「原住民的山豬丟喜GOGORO」,這個融合原、台、美式RAP的街頭文化,你不會在中國看見.
我們不會說,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屬於中國的,中華文化,不能與中國切割,又或者,首爾的「秋期釋奠」祭孔大典,等同於中國的孔子學院,事實上,他們都是韓國文化,韓國人甚至說孔子是韓國人.
「兩岸一家親」、「同源同種」對韓國無效,乃在於他們是獨立的國家,有自主的意識,他們的民主不包含「被中國統一」這回事.
所以,問題不在於統獨,而是少數人因著中國贈與的私利,要多數人相信統一,喪失自己的自主性.
統一的聲浪,在台灣是極少數,不能與「獨立」並陳,說「統獨問題」其實是個謬誤,是少數人著眼於從中國得來的利益,而出賣國格,要求多數人相信並服從,由中國來併吞自己的國家,台灣.
他們亦著眼於「經濟」,但這個「經濟」是不正當的,甚至可以視為是一種剝削,這個剝削並不是單方面的,而可能是雙方面的,少數人沒有能力,也沒有產值,亦無競爭力,但中國給了他們一個特殊的市場,是不用努力就能收穫的市場,只要你自承是中國人,並協助對你的家鄉進行催眠與洗腦,卸下他們的防備和警戒,相信被中國併吞,就能免除戰爭和得到所謂「經濟」,或者激怒他們,使家鄉陷於混亂與壓迫之中.以藝人為例子,有羅志祥、王力宏,到中國發展,每一個城市都有獵豔的對象,他們將中國熱錢與中國女人,視為一種資源和貨品,可以無限制的獲取,有林瑞陽和張庭到中國去搞傳銷,一張面膜賣了天價的數字,賺取資金上億,而使許多下線的中國人遭到欺騙,亦有方文山為中國統戰歌曲舔詞,說是為了緩和兩岸關係,歐陽娜娜獻唱,他的父親是中國國民黨的要員,當她因父親被進行台獨獵巫的時候,她父親責怪台灣政府.
這些人提供的服務,就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他們在中國尋求的「特殊經濟」,使得中國人將怨恨遷怒於台灣,認為台灣人就是如此,欺騙自己的感情,騙取他人的財產.另一方面,他們對中國提供的特殊服務,也使得台灣人被蒙上「統一」的陰影,政客、藝人、商人,將這種「統一問題」,視之為一種正確,一種唯一,中國買下大批媒體,網紅,散布了這種兩岸一家親的思想,諸如「無色覺醒十大宣言」,「『認同兩岸一家親,同根同源,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就是要台灣跳脫意識形態鬥爭,讓兩岸民眾擁有更多契機了解彼此、融合為一體.」、「摒棄政黨惡鬥,讓海峽兩岸各黨比賽愛台灣」、「擁護海峽兩岸和平發展,願以開放態度,討論未來兩岸人民能接受的統一步驟與模式」、「全力拼經濟支持陸資來台投資,並與外資享有同等待遇」、「維護基本人權,平等對待陸生與陸配」,我想,在埋怨自己被誤解的同時,覺得自己被當中共同路人,可能要想一想,提出的觀點是否和這些主張在無意間有重合之處.
我們可以看到,論經濟,日本、美國、韓國,皆比台灣富裕,貿易交流也比中國還密切,美國的麵粉、小麥、玉米、稻米、油脂類,大豆油、花生油、奶油,幾乎奶蛋豆肉,都和美國息息相關,依存於美國,「台灣每人每日30.29%之熱量,由美國進口食物提供」,但這些人不會想跟美國統一,反而有反美的情緒,認為美國不可信任,日本歷史上,曾經統治台灣,並實地帶來傲視全亞洲的經濟成果,如今的日本,亦是民主內閣制,為cptpp創始國,在東南亞的投資也超越中國,他們為何不跟日本統一呢?他們亦有反日情緒,整天罵台灣人是皇民、日奴,說到釣魚島,比誰都還來的要寸土不讓,但遇到了中國,認為整個台灣貢獻出去,反而會帶來富強,會有經濟,中國會民主,各種妄想要件都加上去了,還是問一句,為何不跟早就達到條件的日本統一呢?
韓國,十分喜愛台灣的國家,不亞於日本,韓國觀光客,過去天天塞爆台灣的觀光景點,比日本人還熱情,韓國有三星,也很民主,為何不跟韓國統一呢?說也奇怪,這些人,亦有反韓的情緒,天天拿韓國人當對手,說不能輸給韓國.
他們謀求統一的對象,只有一個,全都指向了中國,要人們不要排斥和中國統一,即便他是對台灣最糟糕的國家,飛彈對準台灣,整天戰機越過中線,騷擾台灣,在防疫上,甚至用大國之威嚇,阻擋台灣購買疫苗,進入who,「早就給拒絕了」,使台灣人的生命安全陷入險境,如果一個國家對你夠好,如美國、日本,還尚有統一的理由,但一個國家整天對你施與強暴,你卻想和他統一,甚至幻想他會給你錢,幻想他會比美國還民主,理所當然當成一個討論的選項,這是什麼樣的斯德哥爾摩情結呢?
最近有個街訪,可以看見這種被洗腦的痕跡,一個人接受訪問,說統一經濟會變好,但被問到如果中國武力來統一的時候你會怎麼辦?她說,她會逃跑.
支離、裂解、破碎的思考,這就是中國與親中人士,對台灣人所做的事.
說到底,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國家,根本不會一天到晚想跟別人統一.
所以,與其說,「到底有沒有誰能夠為台灣人製造出未來我們台灣人自己決定統一或獨立的環境出來」倒不如問,「是什麼無法讓台灣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東西在下面拉扯,導致台灣得去討論一個國家最基本存在的前提,而這個理所當然的前提被質疑著,就像我們在討論是否是自己,我們存在與否,是否應該成為他人的一部分-「是否要被統一」的問題.
又是什麼因素,造成了一個理所當然,我們應該去做的事,自然而然,必須經歷的事,就像詢問一個孩子是否要長大,一個人是否可以獨立自主,我們是不是擁有我們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獨立」這件事,它被拉下,被妖魔化,被當作一種阻礙,破壞和平與安全的行為,然後被當成與真正要消滅自我,帶來戰爭的統一等價.
謬誤就在這兒,我們應該製造的一個可以決定的環境,應該是討論要不要獨立的環境,這在上面,而不是製造一個討論要不要被統一的環境;然後,真正造成我們無法決定自己未來的因子,即是統一,它在下面,卻被當成盤子上的菜肴.
對於一個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家而言,統一,不會是選項.
我們要討論的,並不是「中國如果有錢了,比美國還民主一百倍,這樣統一不好嗎?」,而是「任何一個國家不管是什麼樣的條件,它併吞你對不對?」
一個國家企圖侵略與併吞另一個國家的行為,不會變成一個被侵略的國家主動的謀求統一,並把談論這樣的統一,視為一種民主或自由.
或者說,所謂自由,是否包含了放棄自由?民主,是不是包含了消滅自己的民主?一群人追求自己作主的未來,在圓桌上談論的,是討論怎麼被他國吞併,怎麼放棄自由,怎麼損害民主,怎麼樣順從被奴役,這還能稱作「自主」嗎?
民主自由存在的前提,即是自主,少了這個,民主和自由都不會存在,也就是說,在主張言論自由之前,你必須能自主說話;在主張一個人擁有各種權益的時候,你必須先是個人.
你必須承認自己的人格,與承認他人的人格,不可消滅,不可侵犯,你才能稱,「我已擁有自由」.
因此,謬誤即出現了,如果我們省視一個地方的人是否自由,是否民主,難道是去醒視人們可以容忍多少侵害自由,或者侵犯自主的言論?
這就像,我們觀察一個地方治安是否良好,難道是看其他人願意忍耐多少犯罪者對自己犯下犯行?
你審視一個國家是否自由,難道是去看這個國家對於法西斯或納粹的言論有多尊重?是否願意聽見被併吞和被統一的聲音,而不能反駁或執一言?
抱歉,這不叫民主,叫做反民主,而且形同於個人的獨裁行為,支配眾人,而不得反抗,是傾近獨裁和專制的光譜.
獨裁的定義,就是將一個人的自由建立在眾人的不自由身上,並視之為一種自由.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台灣不幸變成一個獨裁國家,你可以逃離,但如果你自己就是那個獨裁者呢?你可以逃離自己嗎?
不,你不能,你要的是改變,這就是民主和自由的真諦.
若台灣不幸變成一個獨裁國家,不喜歡的人,有資本和機會的人,可以逃離,就像一個玩具玩壞了,你可以換新的,但對於珍惜這個地方的人,沒有資源可以離開的人,只能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家園不要變成那樣.
因此,這話說反了,一個擁有民主和自由的體制,謀求獨立,是不可能變成像北韓一樣,又窮又獨裁的,相反,對於獨裁國家預設任何不當期待,變得富裕,變得更加民主,以各種形式謀求統一,才會斷送自身的民主和經濟,因為,你交出了自己的自主,由他人決定分配你的財富,計算你配擁有多少自由.
那麼,一個比美國還民主一百倍,富裕一百倍的中國,是否應該與之統一呢?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舉韓國為例子,過往的日本,比韓國還富裕,比韓國還文明,比韓國還要民主,他們廢除大名制度,召開議會,制定憲法,那時,大韓帝國還是帝制,是君主專制的國家.
彼時的日本,比韓國還要富裕一百倍,強盛一百倍,民主一百倍,是否應該簽訂「日韓合併條約」,與日本統一呢?明成皇后被殺死,韓國婦女被抓去當慰安婦,大韓帝國皇帝將朝鮮半島全部的統治權讓予大日本帝國,這個「統一」不好嗎?這個統一合不合理?當時韓國人也有不少親日派,主張韓國人不應該抵抗,應該與日本合併,韓國人就是日本人,這是不是韓國的「言論自由」?
再舉中國為例子,中國滿清末年,慈禧太后掌權,比日本窮,比日本落後,比日本還要不民主,不自由.
「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以逐滿清氏於境外,起真豪傑於草莽而以託大業,然後革稗政,除民害,去虛文而從孔孟政教之旨,務核實而復三代帝王之治.」
中國人是否要相信、接納、尊重,製造一個環境,在未來決定這樣的「統一」?
我想,該網紅可能覺得委屈,覺得自己被誤解,因為他後來的言論,是傾向「反統」的.
不過,既然說喜歡台灣,想當台灣人,擁有投票權,至少也要試著去理解台灣,在評論台灣的政治之時,也應該做一些功課.
不然,這種喜歡,是虛偽的,就像喜歡一個洋娃娃一樣,看她漂亮,可以容忍你做任何事情,而不是你也試圖對對方著想,理解她的想法,也想著可以為對方做些什麼.
評論台灣的政治,也應該有基礎的先備知識,不是看到有人揮舞五星旗,高喊統一,把台灣人的莫可奈何,當作很能接受不同的意見,這就是真正的民主社會.
對,他們不會批評你,也不會攻擊你,他們只是會去攻擊其他台灣人,毆打他們,要他們放棄自己的民主,強迫他們忍耐自己的無知,要他們接受被吞併和侵略.
如果你對此沒有感覺,那麼,你還不是個台灣人,不論你在法律上是什麼定義,因為你還不懂得為他人著想,同理他人的處境,和台灣人站在一起,有共同的利害關係,只是置身事外的,看著一切,把他人的痛苦,當成理所當然的,當人們不再忍耐,捍衛自己的自由,卻視為自己的小心翼翼.
很有可能,舉著五星旗的人,不把你看做台灣人,很有可能,你幻想的自由,和他們有一致的利害關係.
想像一下吧.
明成皇后被綁著,上街遊行,拉扯她的衣袖,被視為一種放蕩的自由.
當她被救贖了,當她不再被奴役,當她找回了自主,你為此感到失落,並感覺失去了什麼,感覺「現在不太行了,不能在發表一些違反多數人的意見」.
你可能把他人的麻木與無力,當成實現自由的一部分,把他人忍受被羞辱,被當成別人的一部分,被當面冒犯,誤以為,那就是民主.
那可能,只是一種邪惡的愉快.
所謂自由,以不違反他人的自由為原則,所謂民主,並不包括反民主這件事.
我想,你應該試著去明白台灣人的底線.
在台灣,統一絕對不會是個選項,brother.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