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一天就已足夠
技術面來看,投票率過低.
民進黨氣勢往下,應該是從臨陣換將開始,在桃園,除了讓已經穩定的選民判斷,趨向於不穩定,已經建立起來的辨識度,變得令選民疑惑,不放心,連帶著,也影響了新竹的選情,因為被換的人和新竹有關,被論文案倒打一把後,連露面助選都很艱難.
投票率過低,或許和疫情有關,確診數儘管降了,但每日死亡人數沒降,雖然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害怕病毒,但疑慮還是在的,這是omicron入侵以後的第一次大選,換言之,就是疫情第一次真正的衝擊選情,已經和過去三位數死亡的投票環境不同了,有些人覺得並不安全,就會下意識追求零風險,有些人家中有人過世,有些人因二次感染後遺症還在持續,這也是為何神父反對在投票日前鬆綁或開放以及確診者投票的原因,如果確診者也到投票所,那整體投票意願會更低.
事實上,其實我住的地方每天救護車的聲音還在響,這個情況不會亞於當初疫情盛行的時候,就算民眾對疫情沒疑慮,但累積下來的創傷情結仍然是存在的.
陳時中很可惜,防疫的功績一開始沒被凸顯,後來才在辯論會中浮現.
爆料並不是壞事,但光靠爆料是不夠的,雖然支持者看得很開心,但我方候選人的優點並沒有被凸顯,反而有焦點被移轉的感覺,這次原本以為台北市是選戰中心,但被轉移到新竹去,但儘管爆料攻勢成功,但爆料的對象反而當選,顯然反綠的陣營也被刺激起來,加上國民黨自動棄保相助,有點投資太多能量在新竹,反而令台北遺憾的感覺.
我現在還是不太懂為什麼鄭運鵬被打成中國鵬,中資企業的張善政反而成了矽谷鉅子,這一定是搞錯了什麼,這是價值沒有被凸顯出來的現象,人民無法分辨,對手黑的變白,白的變黑,另外,謝龍介突襲台南也是莫名之舉,他背後站的人可都是又紅又統,他其實是過去韓流的繼承者,差距只有四萬票,張善政和謝龍介是個警鐘,代表檯面下仍然有隱性韓流或者紅潮,在悄悄運作.
雖然不想承認,但「討厭民進黨」的氛圍是確實存在的,而且有逐漸壯大的趨勢,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討厭,有各種情緒,要如何化解,是個難題,要嘛,像2018初始,曲迎妥協,要嘛,像2019之後,樹立起價值,不放棄溝通,重振聲勢,使自己變得清楚,讓選民看得更清楚,我不認為這次的選舉走的不夠中間,事實上,每個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都夠中間了,訴求政績,反仇恨,維護社會和諧,偏向保守居多,主動攻擊的人甚少,但結果卻是如此.
標舉價值,並不代表激進,並不代表激起意識形態,事實上,現在贏的那一方,才是不斷的大搞意識形態.
地方選舉你可以迴避抗中保台,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事,總統大選,絕對,完全,不能這麼做,你把唯一的對抗武器消失,被對方任意曲解成抗中保台無用,那就會讓討厭民進黨更加壯大,而什麼政績、溫和、反仇恨,全都消失不見.
2024,神父一定會選擇高舉台灣價值,提倡抗中保台的候選人,不和稀泥,不再模糊不清,不再自我檢肅.
真實無法被高舉,謊言就會獲勝,價值不再標誌,沒價值的就會得利,自己若無法變得清楚,模糊的人就會得逞.
你可以輸,但不能接受輸的那麼多.
你可以守,但不能守到只剩下六都只剩下高雄、台南,而台南還岌岌可危.
如果都要輸,我寧願毫不保留然後輸,輸的心服口服,而不是有所保留,怕東怕西,輸得莫名其妙.
如果會贏,那一定是有危機意識和有意志堅強的人會贏,價值才能帶動意志,意志才能驅使更多人,產生實質的行動,至少,今天,我們有了危機意識,但尚欠堅定的價值.
我想,這還不到絕望的地步.
悲傷一天,就已足夠.
這從來都是一條艱困的路,但最後微笑的,是走到最後的人.
是不放棄的人,是不後悔的人.
我們都不希望當個辛苦的挑夫,但現在能扛起重擔的,也只有我們了,brother.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