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民進黨支持罷免,還有其他的政黨都在反對國民黨

 
藍營反罷免,祭出三招,挺柯、護韓、藍白合.

趙少康喊話小草:「為柯文哲報仇」,徐巧芯則和黃國昌合作,說要成立「藍白合反惡罷示範區」,久違的高虹安則出現在民眾黨舉辦的新竹宣講活動,與鄭正鈐合體,號稱新竹藍白合.

為什麼國民黨寧願挺一個貪汙犯,不惜與仇恨值高,可能會影響罷免的黃國昌合作?

只有一個因素,中間選民.

就算黃國昌參加國民黨高雄市黨部的宣講活動,被高喊「滾出去」,有可能爭奪藍營縣市長的人選,他們仍然希望黃國昌率領著民眾黨,一起來反罷免,高虹安的出現,就是黃國昌下令要守新竹.

聯合報更做了一份民調,政黨中立者,反對罷免有49%;遠高過贊成罷免的26%,訴求中間選民反對罷免,因為會造成政治對立,社會撕裂.

這是一連串組合拳.

在國民黨聯手小黨之際,支持罷免方的本土小黨,先前曾經包圍國民黨部,簽署罷免國民黨的連署書,但同溫層卻有「不要將連署書交給小黨」這樣的訊息流傳.

這兩方對小黨的態度,造成了罷免現在面臨的僵局.

很多人都感受到危機,也拼命尋找各種方法,覺得自己的聲音出不去,有些人甚至感到絕望,甚至開始檢討起選民,老實說,這有點見樹不見林.

小黨不等於中間選民,但小黨,卻是中間選民參與、理解、觀察,政治的觸媒,在罷免之中,無端打擊小黨造成的負面效應,有二,直接阻斷了這些觸媒,減少傳播性,打擊其信度,減少其影響力,使其失效,一支持就被指控收割,一參與就被操弄成是來臥底.以及,當這些表態支持罷免後卻被打壓的小黨,觀望的中間選民也會傾向保持沉默,甚至拒絕參與,因為害怕遭受同樣的下場,可以支持罷免,但無法完全認同民進黨,這些非綠的選民與小黨存在在同樣的光譜,小黨,就是中間選民的一部分,而且是在民進黨與非民進黨選民之間的橋樑.

當黃國昌喊出「綠色威權」、「司法迫害」,訴諸於柯文哲的冤屈,與民進黨的殘忍,這看似荒誕的平行世界,只有小草會信的說法,其實是有效的,至少柯文哲佔據了一定的版面,蓋過了罷免,誠如同過去新竹的高虹安,以其新聞版面,一都蓋過六都,當趙少康回應了那樣的說法,連結到為柯文哲復仇,過去曾經投過民眾黨的人創傷記憶會被喚醒,開始產生動機去滲透、影響中間選民的群集.

而不幸的,這兩方的訴求正在重合,罷免是執政黨為了鬥爭在野黨,讓民進黨一黨獨大,所以他們要反惡罷、反戒嚴,此時,不當打擊小黨的效應,就是在加強這種印象,送子彈給黃國昌.

無論是厭惡藍綠鬥爭,所以保全自己,遠離政治,還是,相信黃國昌的論述,選民們認為自己自由正在被壓縮,這樣的操作,國民黨都是利多,中間選民們要嘛退回到安全的位置,要嘛,跟著黃國昌一起去反對罷免.

「我知道綠色可能是對的,但我不想介入藍綠鬥爭」.

原本支持的,變成不表態,原本不表態,變成反對,原本反對,變得更加反對.

而中間選民最多的地方,是打擊小黨負面影響最多的地方,例如,新竹.

受到負面影響波及的,就是正在被罷免的綠委,增加他們的壓力,而他們正需要中間選民和其他黨派的支持,他們之所以會被罷免,就是因為成功率高,票數相近,所以被報復性罷免,而他們選區中本來就存在著非藍非綠的板塊勢力,one piece,這不能以小黨會分票來解釋.

而殘酷的現實是,很多中間選民,搖擺選民,根本不知道有罷免這一回事.

小黨,是跨過同溫層,穿透中間選民的一把鑰匙.

他們是民主的中和劑,意識形態最好的保護傘,再激進的主張,有小黨一起喊,都會變得溫和許多,就算支持罷免泛綠是多數,加入了小黨,就看起來不像是政黨鬥爭,原因很簡單,小黨不是綠的,不是民進黨,如果連小黨都反對國民黨,沒有什麼比這個更有說服力的證言.

「綠色威權」不攻自破.

就算一大群綠的要去罷免藍的,有小黨在前頭,就會造成象是整個社會都在反對某一黨的印象.

本土小黨支持罷免的形象越強,就能降低親中小黨對中間選民的影響力,若影子越薄,則會重回2024的格局,第三勢力由台灣民眾黨占據,中間選民被誘導到討厭民進黨這一方.

再強調一次,罷免不是選舉,選舉,是比哪一個政黨、政治人物比較受支持,所以各政黨存在著競爭關係,藍綠兩大黨也存在著政黨包袱,有些選民堅決不投藍,有些堅決不投綠,藍綠對決合理,可以激出彼此最大的支持度,進行選邊站的遊戲.

罷免,則是比誰比較令人討厭,不會有人選上,只會有一個討厭的人被罷免掉,各政黨之間是模糊的,不是競爭關係,只取決於檯面上共同厭惡的對象的存續,合力罷免一個對手,不會有選舉上的好處,他的好處在於被罷免對象的消失,所有人共同獲得的益處.

而決定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則是對權力者的恐懼,國民黨帶來的恐懼與民進黨帶來的恐懼,誰的比較多,他們會就倒向他們的對立面,如果兩者的恐懼相當,中間選民就傾向不會參與任何一方,這對罷免方是不利的,因為被罷免方有先天的門檻保護,罷免方成功的前提是更多人參與,這就是為何要避免陷入藍綠對決的原因.

黃國昌只要幹一件事,把中間選民逼到不想出來連署,不肯表態,不願投票,那他們就贏了,不管藍白民調有多低,惡感有多高.

罷免到後期,熱度會逐步降低,人心變得疲乏,雙方陣營發起的量能,該簽連署的都簽了,光譜相近能拉的都拉了,會越來越艱困.

最後的關鍵,就是沉默的多數,和關鍵的少數,將會是爭取中間選民的戰爭,小黨與小黨之間,在中間選民層與第三勢力間的競逐,也會是關鍵.

我認為是時候該調整策略了,全面接納小黨的參與,凸顯小黨支持罷免的聲音,降低對小黨的抵制和誤解,將厭惡小黨的情緒,轉化為全面打擊黃國昌,檢討選民的力氣,花在全力對付國民黨.

如此,自然水到渠成,大罷免必然成功.

圖片為基進黨集資在宜蘭樹立起的挺罷免招牌,我認為這就是現在所需要的聲音:

「除了民進黨支持罷免,還有其他的政黨都在反對國民黨」,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感謝 #春園小柳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鹽 穿透同溫層】

春園小柳:贊助神父寫文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