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進為何而存在
我是覺得實在不用在這時候落井下石.
小黨的民主行動隊直搗花蓮,基進黨在罷免之初,民進黨還在觀望的時候,就努力支持連署,開設連署點,即使被汙衊把連署書丟進碎紙機,他們仍然在四處支援罷免.
此時,有人退黨,藍白一片嘲諷聲中,攻擊他們要加入dpp、要高升,民進黨支持者再上綱到小黨名存實亡,則會讓民進黨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落實敵人挖角的指控,小綠也被民進黨當成雜質.
民進黨就是這麼排除異己,一黨獨大,藍白這麼說,然後被相信.
對罷免來說,觀望的人們也會覺得,支持罷免結果落得這種下場,被反罷免的、挺罷免的冷嘲熱諷,則會讓觀望的選民覺得殘酷,感到危險,對於罷免望之卻步,傾向遠離或繼續不表態,以免陷入紛爭.
我認為基進黨對本土派而言有其存在的價值,從兩個方面,轉型正義和台灣獨立.
當民進黨從自己提出的改路名當中退縮,被藍白圍剿的一無是處,甚至也有人莫名說會妨礙大罷免,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基進黨替本土派的選民發聲,提醒民進黨轉型正義的重要,於是有後續移除國安局蔣介石銅像、清查戒嚴檔案一連串補償措施,民進黨挽回民心.
當台獨旗被拿去和中華旗「共存」,網路上一面倒的風向,政治人物中,也只有基進黨的吳依潔提出異議,提醒守護著台獨的聲音不能被消失,政治光譜上台獨區間的光芒不能被泯滅.
甚至以行動表示,讓台獨旗重新在台南府城樹起,標誌台獨旗與中華旗的不同.
基進黨存在的意義,就是守護台灣獨立的聲音,給本土派選民一個發聲管道,讓民進黨認知本土派支持者真實的聲音,而不被妥協的聲音蓋過去,使轉型正義、台灣獨立的聲音被遺忘,只想著怎麼去搶國民黨的神主牌.
如果有人希望它滅亡,恐怕不太清楚台灣價值的意義,那必須有一個主流的本土政黨,只能做不能說,讓廣大選民們接受並且認同,以及另一個非主流的政黨,要做也要說,以免因為執政包袱,中國武統的威脅與中間選民的恐懼,而放棄尋求獨立自主的國格,以中華民國體制、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的名稱,走上避免衝突,安逸舒適的道路,讓本土派選民繼續委曲求全,讓廣大選民繼續自我麻醉,讓台灣繼續處在隨時都有人提及國共內戰,威脅安全與自我消滅國際地位的險境之中.
誠如民進黨先賢,陳定南過去所說,「中華民國這些年來,從漢賊不兩立,到漢賊兩立,到我們郭部長(時任財政部長郭婉容)去北京,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國歌,還有上面幾個國家元首表示致敬,我想今天我們政府在很多方面,都用各種方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獨立國家.」
「我想,我們必須承認,台灣也是一個獨立國家,是現實,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我覺得非常緊急迫切的局面,我個人認為,今天台灣繼續披著一個中華民國的外衣,我覺得會對台灣帶來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因為這樣的一個國號,這個外衣,使得中共對台灣這種領土主權的主張,還繼續有他法統上的合法性,我們必須趕快把這套外衣去掉,否則的話,當有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要對台灣用兵,國際社會當然認為這個是中國的內政.」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國際外交的侵略,所以說,維持現狀固然可能可以維持著暫時國內的一些穩定,減少爭論,但對整個國家的前途是非常不利的」
在議會裡,一個基進黨的議員可以在宣誓就職典禮時,將台灣獨立旗覆蓋在桌上,但在民進黨的議員並無法,可能會給藍白操作的空間.
許多人喜歡嘲諷理想,卻不知道,我們所在的現實,是理想在後面追,人們在前面跑,所以構成的「穩定的維持現狀」,一旦失去了理想,人們停止奔跑,坐下來躺著休息,取代理想的,就是被侵略、消滅存在的恐怖.
至於有人說,這兩人是因為基進與時力等小黨合作,所以才退黨的.
我想,是,也不是.
因為小黨的合作,目前僅止於選區不互踩,光這一點,就對三民的張博洋、台南的李宗霖,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以台南第十選區來說,2022年還有小歐盟參選,得1.49%票,如果不互踩,小歐盟放棄參選,轉而支持李,他的連任會更穩固.
以高雄第七選區而言,張的對手是時代力量的林于凱,林于凱如今已退出時力,並且和民眾黨趨近,被歸屬於昌派,2018年,林于凱當選議員,打敗了陳柏惟,2022年,民眾黨李佳玲、前3Q主任陳建良、基進張博洋、時力林于凱於選戰之中廝殺,屬於非藍非綠的第三勢力版圖,張博洋勝出,下場選戰,親民眾黨的林于凱,如要再度參選,若與民眾黨合作,或支持民眾黨提名人選,票源會合併鞏固,小黨選區不互踩,至少能避免時力提人,甚至能得到正牌的時力支援,與昌派的林分庭抗禮,反之,若退出基進,先不說能不能接到林于凱退出時力後原本時力支持者的票,三民區從2014年起,台聯到基進,三民阿美,到陳柏惟,到張博洋,這個非綠的本土派能不能留住,都是未知數.
問題恐怕不是基進要不要跟時力等小黨合作,而是基進黨中央有沒有辦法,讓現任的議員獲得民進黨的支持.
因為後者不能,所以說成前者不行.
假使掛著基進黨籍,不管有沒有與小黨合作,都不能獲得民進黨的支持,所以問題應該是在,要不要掛基進黨籍的個人問題.
基進黨現在有兩個選擇,往第三勢力爭取選票,或者向民進黨尋求支持,而這兩個路線,似乎在基進黨內造成衝突.
今天兩人退黨,或許就是各自「求生」的結果,我想,並不是誰的錯誤,而屬於一種看似理性的抉擇.
對於基進黨本身而言,民進黨是不可能跟小黨談選區不互踩的,如果基進跟其他小黨也不能談最基本的「選區不互踩」,我講白了,基進黨下次也就不用選了,一個選區跟藍綠競爭已經是困難,再加上其他小黨,還有無黨,那參選只是在報名而已.
然而,民進黨也不太可能在選舉之中幫他黨的站台,對自己參選人有公平性的問題,而綠營支持者中,也有一股認為小黨會分票、仇視小黨的浪潮,也許擺脫基進這個符號,對連任是利多,民進黨大咖可能會願意幫忙站台,民進黨支持者會願意分一點票給非民進黨的人選,至少,仇恨小黨的人會放過他們.
假設基進放棄與小黨們合作的話,仇恨小黨的情況會削減嗎?我認為不會,民進黨會願意在選舉之中站台嗎?也不會,所以因為與小黨合作所以退黨,這是個假議題.
如果照這樣的話去做,基進黨下次就放棄選舉,全力鞏固已有的兩席就好,也許政黨票也放棄,一個政黨失去向外開拓選票的能力,也失去與他人競選的可能,我想沒有一個支持者會接受只有兩個地方能投的黨,只能以兩席議員當作終點的政黨,基進黨各地的支持者,將失去支持這個政黨的理由.
而一旦這兩席失去,基進黨也就不付存在,而我也從來沒聽過靠兩席議員可以推動獨立建國.
這種觀念,挑戰了政黨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政黨不是為了他的支持者而存在,是為了維繫少數人的利益,甚至是他黨極端支持者的需求而存在.
許多人都認為,像高雄、台南這種深綠選區,議員也多半是綠的優勢,但實際上,藍綠其實各半,而且選民極度搖擺,當中,也有非藍非綠的第三塊存在.
過去有無黨籍、親民黨、台聯,甚至在三民區,2014年還有綠黨議員,拿下可觀的票數,4.42%,現代,則是基進、時力、小歐、民眾黨、無黨籍,他們雖然選不上,卻反映出,某些選民固定不投藍也不投綠的政治傾向.
以台南第十選區為例,2022年,最低當選門檻李宗霖是10.45%,有民眾黨蔡宛秦橫空出世,得6.07%,小歐盟1.49%,落選頭是陳金鐘,10.23%,他是前議員,共5席,民進黨1,國民黨2,基進黨1,無黨籍1,民進黨提名3席.
2018年,李宗霖得票7.68%,台聯得4.51%,這一次有3個無黨籍的參選,每個都落在1%左右,平均分配,加總起來佔4.38%,最低當選門檻民進黨的蔡旺詮8.27%,落選的陳金鐘則是7.23%,民進黨2席,國民黨2席,無黨籍1席,共5席,民進黨也提名3席.
2018年和2022年民進黨都提名3席,2018年民進黨大逆風,得票率28.57%,2席,2022年,民進黨得票率30.84%,是提升的,席次卻減少了.剩1席.
探究其原因,恐怕是3個無黨籍的游離票,部分注入了李之故,使其超越民進黨候選人,在與民眾黨和小歐盟競爭的情況下.
該選區只有5個席次,民進黨得票30.84%,國民黨33.15%,民進黨提3位,國民黨只提2位,民進黨選票少,提的人又多,所以只得1席.
假設下次選舉,民進黨只提兩席,選票集中,2席可以拿到手,國民黨2席,無黨籍曾家1席,李恐怕就喪失機會.
這是比較好的情況,比較差的,就是李這一席,被民眾黨取代,台南的第三版塊,可以從台聯投到民眾黨.
李退基進黨,其實是步險棋,民進黨的人選與他票數相近,會主動退讓,分享資源與支持給他嗎?是個問號,基進黨原本的支持者,會不會繼續支持,也是個問號,與小黨保持距離,有沒有爭取第三版塊的能力,亦是問號,至少選區不互踩這個保護傘,沒有了.
而以高雄三民區而言,2018年,國民黨4席,得票48.28%,民進黨3席,得票30.31%,時代力量1席林于凱,8.15%,基進黨陳柏惟6.26%,
2022年,國民黨3席,得票率41.7%,民進黨3席,35.78%,基進黨1席張博洋,9.69%,時代力量林于凱6.40%,這可以說,這裡沒有第三勢力的板塊?張的當選只靠民進黨?在這四年,是國民黨的盤降低了,而2022年,陳退出基進,張領基進的黨籍,同時還有陳的服務處主任陳建良參選,得票1.98%,可以知道張的票源,同為代表基進黨,更換不同的人選,還有代表陳影響力的無黨籍與其競爭,仍然選上,可以說,這裡頭沒有一點基進的成份?人們不是看著基進黨的黨徽,相信基進投下神聖的一票?
基進黨的支持者,還是要思考一件事.
基進為何而存在?
如果基進黨不是為基進黨支持者而存在,只能靠他黨的挹注才能生存,看他黨的臉色,聽從他黨的需求,甚至不是他黨的公職,而僅只是他黨的支持者,甚至不是他黨的支持者,而是他黨的極端人士,來決定自己的方向,左右自己的命運.
他們要你生,你才敢生,他們要你亡,你就必須亡.
被威脅,就聽話,被勒索,就服從,被打壓,就忍耐,被羞辱,就認命,不聽從自己黨員的聲音,聽從陌生的上帝,散播恐懼,害怕災難降臨,所以服從他們的命令.
而任何人,都可以是你們的上帝.
如果不向外發掘自己的選票,只能依靠他人的施捨,那永遠都會落實分票的指控,對本土派也永遠沒有幫助,只能停留在同溫層裡,接受他人的冷嘲熱諷,隨便一個路人都能對你補上一腳,說你的票是他的,對你很失望,讓我出氣一下.
這樣沒有自主性的政黨,就算選上十席議員,也終究不是自己的,選上了也隨時可以被拋棄、切割,支持者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推上了一席,選上了,就退黨了,有選跟沒選一樣,他們或許認為,這些選票不屬於基進的,是屬於別人的,或者是就算是來自基進黨徽的號召,自己也可以替代這個政黨,即使該黨努力支持一個人,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當選人仍然無視該黨支持者的存在.
一個不能獨立自主的政黨,請問要怎麼獨立建國?
我不是要你們跟民進黨對抗.
而是不應該連自己應有的權益都放棄,應該爭取的機會,都退讓,當別人在排斥你的時候,你不敢提出異議,還在排斥另一群人,假裝自己沒有那麼懦弱.
像這樣的政黨,如果我是民進黨,我也不會想跟你合作,只會看你沒有.
在藍綠激烈對抗之下,非藍非綠的選民只會如雨後春筍般增生,因為人們厭倦鬥爭,不想被波及,不想選邊站,如果他們仍想參與政治,就會尋求第三個選擇.
而除罪化的民進黨,另一個也能夠抗中保台的政黨,就會是最佳選擇,前提是,你必須有自我保衛的能力,面對謠言能自我澄清,面對中傷可以迅速反擊,就算被打壓也能屹立不搖,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信念,左右搖擺,人云亦云,中間選民需要的是一個避風港,而不是一個沙包.
而如果是國民黨失勢,原本的支持者也不會馬上投靠民進黨,他們會尋找中介的選項,這個選項,可以是親中,也可以是本土,可以是民眾黨,也可以是其他小黨-基進黨的重要之處,就是賦予本土小黨「本土」兩個字,少了這面旗幟,少了本土屬性,本土小黨無法與民眾黨競爭,甚至選民無法區別,會與民眾黨混淆在一起,因為民眾黨也自稱本土與進步,自稱第三勢力.
不可能因為與小黨合作,基進黨就被合併,因為每一個小黨的屬性差別太多,基進黨有辦法去挺巴勒斯坦?時代力量敢說要拆掉中正紀念堂?正是因為每個小黨所在的層次不同,所以才能串聯各自的同溫層,集結最大的力量,也正是因為彼此不同,所以才不用擔憂誰被誰吃掉.
說到底,票比你們還多的政黨,全台第五大黨的小歐盟,參與小黨合作,都不怕被吃了,一個洗盡鉛華,0.69%的黨,為什麼要怕?
當小黨有自己的票源,其他人也就不用擔憂去分民進黨的票,甚至能阻止非綠的選票流向藍白,面對無理的指控,也能抬頭挺胸的說,「基進黨的票是基進黨自己爭取來的.」民進黨反而要跟你爭取總統和縣市長的支持.
是要躲在同溫層裡自怨自艾,怪別人都不投給我,被別人怪只會分票,被戲謔直到消亡,還是走出來,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端看基進黨支持者怎麼選擇,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感謝 #小楓 #殺豬仔 #森 #燭山幽影 #Gene #燒餅豬排蛋 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的鹽 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小楓:謝謝你的分享
殺豬仔:感謝神父精闢的文章, 大罷免,大成功!
森:希望能多聽神父的警世語
燭山幽影:謝謝神父,整理中共在館長出訪中國時,具體武嚇台灣、軍備持續騷擾台灣的證據。這只是說明,館長不管真演出,假演出。中共從不放棄武力犯台。是台灣最討厭的惡鄰居。
Gene:抱歉 這麼晚才看到可以贊助神父
燒餅豬排蛋:台灣是獨立的國家!希望大罷免可以下架16席藍色立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