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大的彼得潘

 
館長今年的代表作:

1. 拍彭麗媛的屁股
2. 把賴清德的狗頭o下來
3. 腦有一塊白白的,一部分不見了.
4. 我覺得我還是要回過頭來跟台灣同胞講,這些比較激烈的言論吼,真的是會嚇死一票台灣人,但是我覺得這些人,因為大陸14億人嘛,我是跟台灣人講,我們要看人家的好,他們就是,怎麼講,太愛台灣了,我只能這樣講,太愛台灣了,他們都是一群這種,一方面他們愛國,熱愛中國大陸,第二個就是說他們熱愛台灣,他們希望台灣早日統一嘛,他們有很多這種特殊的想法,其實大意來說他們對台灣還是很有愛的嘛.

我覺得雖然說政治人人都可以聊,但是政治攻防仍然是一門專業,還是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貿然賦予一個路人龐大的影響力,將之作為一個意見領袖,使之加入政治攻防的舞台,結果就是十分慘烈而已.

只能說,讀書,還是很重要,讀書,雖然不能幫助你賺錢,但可以幫助你知道自己是誰,有幾兩重,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該如何好好說話.

館長反映的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困難,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在某些節點上,幾乎是消失的,就跟那白白的一塊一樣,有換位思考的困難,這影響他的語言表達,使表達出來的東西偏重於自我的情節式記憶,而幾乎沒有他者或者第三方的想法,純粹依靠一種本能,也就是極度的自我中心.

好比他滿口極端的言論,卻意識不到自己有任何問題,反而大言不慚的指證使用跟他一樣語言的人很極端,而自己正在對抗或者說服這些極端,然後各種極端的言論,幾乎是不可控的流潟出來,他說得當下,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哪些是屬於自己的表達,或者他人的表達,全部混在一塊.

對於一些台灣統派來說,他們儘管基於利益,說著言不由衷的言論,但自我與他者都切割得很清楚,這使得他們講話擁有某種刁鑽和藝術,遊走在灰色地帶,既舔共,又不會太過舔共,一種符合社會一定規範的舔共,館長則不然,他欠缺這種能力.

於是,當他將過往作為一個台灣人的言論自由,針對中國的批評,想要無痛移植到台灣身上,就產生了很大的誤區,他過去出格的言論是因為是以一個台灣本位的立場,被侵略的國家,所做的抵抗言論,會有較大的容忍度,和較多的正當性,但他將立場轉換,變成自我認同為中國人,將台灣某部分視為敵國,就產生切換上的困難,他的潛意識一直無法突破,中國就是要侵略台灣的事實,所以不斷的將對台灣惡意的想法視為一種愛情,並強迫自己只看好的那一面.

中國侵略台灣不對vs.自己必須討好中國,產生的矛盾就是不經意的,無法控制的,對台灣說出各種惡意的言論,他在試圖補償自己的公正世界觀,在假設自己是公平正義的情況下,做出違反公平正義的行為,面對一個不正義的客體,必須當成自己的主體,理所當然的,就不斷的將被壓迫的對象,自己原本的立場,台灣,不斷的負面詮釋.

簡單來說,很多人親中,不是真的親,只是做做樣子,把他當成一種工作,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違反道德的事,所以他們可以處理這種衝突,館長似乎是以真心的情感,全心的投入,加以投射其中,俗稱的自欺以欺人,他沒有意識到這種反道德性,反而試圖將之成為一種道德.

這樣的衝突他無法處理,從而產生了各種內在的自我矛盾和失調狀態.

館長的流量來源,說穿了是他的情緒面,以情緒來催動觀眾的移情,使之產生移情作用,合理化許多荒謬的敘事,內化成自己的故事.

但在中國-台灣的關係這一塊,卻踢到了鐵板,他想以兄弟情義的方式,產生說服力,但這明顯是失敗的,連他的粉絲都不願意相信,只能試圖以各種方式,去解釋他不是那麼壞的人.

說服力低,娛樂性高,在旁人來看,更像是一群小丑.

其實人只要硬要把一隻烏鴉說成是白色的,不斷的投入感情,企圖使其他人相信,也會產生這種思維衝突的現象,烏鴉終究不可能變成白色,侵略始終也不是愛情.

不管描述自己所處的地方有多麼危險,把真正的危險之地說成無比的安全,他人始終無動於衷,反而會認為你是一個怪人,支持或認同你本人是一回事,要人們跨過那條社會常識與規範的界線,恐怕才是真正危險的事.

最後,要不是始作俑者情緒過載使自己陷入混亂,就是因為自己的言論太過離奇而不被接受,而感到孤立和沮喪.

館長的粉絲之所以會對他這麼死忠,或許只是在守護自己的偶像,使之不到徹底淪陷的那一步,而不是多麼認同他,這樣的死忠或許更像是一種善良.

看著自己喜歡的頻道,逐漸變質,平常留言抒發的地方,逐漸湧現簡體字,擁有共通喜歡的對象的同伴,漸漸的被一群中國武統人士取代,發現聚集在館長身邊的人們,真實和反串逐漸分不出來,顯然,館粉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毫無疑問館長的流量依舊膨脹,但跟從前比起來,更像是一種虛胖,在流量裡面,充斥是更多真實和虛幻難以辨別的人.

「流量怪物」、「流量就是一切」,毫不講任何道理,欠缺任何價值,成為台灣的公共討論空間的主流.

館長的崛起與失落,或者是硬ㄍㄧㄥ在那裏,成為無法下台也無法淘汰的存在,也許是反映台灣受眾,社群媒體,網路文化,政治輿論的一種悲劇.

流量不是一種正義,也不會是一種專業,更不會是說服力的證明,更像是一場笑話.
跟抖音洗腦不太相同,他反映的是一種小男孩的文化,不願長大的彼得潘,依舊想飛翔,創造自己的夢幻島.

但當島上開始熊熊燃燒,自己的身體也越來越胖,逐漸飛不起來的時候,精靈和溫蒂的面孔也逐漸變得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周遭一堆不認識的惡魔在圍繞著自己跳舞.

是不是還要繼續去尋找不存在的虎克船長?brother.

.
本篇文章的完成感謝以下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產出好文 贊助連結請看留言】

氣殺

InwardJourney:何時再寫小女孩文?來自ptt時代的讀者。

愛台灣的中年宅男:神父加油,一起守護台灣

Albert

草原石頭祭:認同台灣這塊土地,都應該守護台灣的民主與主權。不該親中舔共,也不該接近像藍白這樣,等著出賣台灣的投機政黨。

86:辛苦了、加油

嘉義人:謝謝! 我是看神父的文章長大的

Yu:感謝神父都能夠在世道迷茫中,提供給台派想像的共同體更多的可能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