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馬國民的一封信



致親愛的大馬國民:
 
我們能理解你們的焦慮與不安,以及被壓迫的過往,然而,你們於各大新聞網洗板的行為,以及所留之言論,已經超出了民主國家相互容錯的範疇,達到伐害新聞自由的領域.
 
關於「親中賣馬」形容納吉之言論,我國三立新聞報之,東森新聞報之,天下雜誌報之,上報報之,實乃外國新聞對於國際事件之解讀,此解讀或許並非你們理想之情況,但尚在新聞報導客觀事實之範疇,你們不能否認此次大選的中國因素,而只准提所謂納吉之貪汙,以及自身標舉之清廉訴求-並以為那就是全部.
 
以反中與親中之對比,或許流於簡化,但不要忘了,中文是高語境國家之語言,今天如是以親中vs反華對比,那你們抗議尚有些道理,這可能會挑起種族之情緒,但以納吉貪汙腐敗為例子,難道只能說反納吉貪汙腐敗,而不能說反對納吉嗎?
 
這是文字獄,亦是分割合成的謬誤.
 
在過往,馬來西亞之鐵路官網,將台灣列為中國之一省,凡訂票即被強制併入,選無可選,退無可退,諷刺的是,連香港都沒有這種加註和選項,那時候,可曾見台灣網友,率領大批網軍進攻,貼重複的言論和表情包,癱瘓他人的網站?
 
即使如此,神父仍不願將你們與當年帝吧出征,宣傳台灣屬於我國、獵殺td(台獨)的中國人相類比.
 
我曾經聲援過Bersih4.0,亦是百萬人民支持安華的忠實讀者,你們責怪台灣人不理解自己的內涵,可曾了解台灣人險峻的處境?
 
追求民主與自由的人,應是同一陣線.
 
而我們都知道,華人文化最令人詬病的偏誤,就在於經常檢討接近自己的人,檢討包容性較高的人,檢討道德標準較嚴格者,檢討好人,檢討自己人,檢討被害者.
 
因為那是最簡單的.
 
中國的詩人,北島,有句話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如果具備同樣理想的人,卻經常拿過度的標準互相掣肘、弱弱相殘,而對於獨裁的原惡視而不見,偏袒,甚至輕易縱放,那麼,所謂的理想不過是一瞬.
 
請不要浪費你們得來不易的能量,玷汙你們神聖的運動,請將你們要求的同理心,也用在別人身上,而不是只服膺所謂的現實,只信任自己的觀點,把憤怒遷怒在無辜的人身上,請讓你們的理想是可信的,可長可久.
 
祝你們的國家順遂.
 
 
              by 名為變態的神父




回文精選:

名為變態的神父 這位brother的戰力頗強,不過我想爭執還是到此告一段落好了.
 
我想兩位就把怒氣就留在我這,洗洗神父的板,帶著笑容去過各自的生活吧.
 
我想我們台灣人就算會馬來文,也不會輕易到別國的網頁去洗板的.而你聽到落後國家的感受,跟我們聽到中國台灣和中華台北差不多.
 
一個國家之進步,有物質的進步,和價值的進步,有犧牲價值的進步,追求物質的進步者,中國和納吉追求的就是這種進步,犧牲的是該國人的自由,攻擊的是他國人的價值,以填補自身所失去的缺憾,消彌自身的不義所造成的壓力,達成扭曲的公正世界觀.
 
這也是造成中國台灣和中華台北的真正原因,我們擁有他們沒有的東西.
 
你來台灣,應該不是學習這種進步吧? 
 
站在台灣的立場,我由衷的歡迎你們,你我都知道,台灣不可能成長為像中國的戰備和經濟實力,甚至去干涉他國的經濟,和介入內政,應該說,台灣如果富強起來,超越現在的實力,與他國的交流應是站在平等互惠的原則,重視的是人權和自由的議題,以及自主性,這也是你手中的文憑的價值所在.

--

名為變態的神父 三立的報導或許有資訊上的誤差,以及呈現情況造成可能的誤解,不過你說的錯誤,比較貼近語境上的歧異.
 
也就是說,他們可能用過於簡略的詞彙,讓人想到不該想的,而你們要求過於精確的詞彙,希望能符合自己所想的,例如「巫統激進份子兼納吉支持者」,然而,這東西也是帶有強烈意識色彩的,雖然,在意識上我理解甚至能認同這樣的解讀,但在新聞報導用這個詞也是非常奇怪的.
 
這麼說好了,三立的報導是主觀的,但是是建立在「客觀」上,他的主觀過多,但沒有超過「客觀」的範疇,他有客觀的瑕疵和偏誤,你們的看法或許自認是客觀的,但是是建立在「主觀」上,你們的客觀也並沒有做好.
 
你用超越客觀的主觀去要求客觀體「避免主觀」,那麼,我得到的結論會是傾向「你們的事情不能只由自己來詮釋」,而非三立侵犯了你們而過度詮釋,當然,這不代表三立的錯誤不存在. 

你覺得三立把中國議題的意識形態導入,但你們又何嘗不是刻意忽略呢,你們可以有你們的理想性,針對這一點去要求報導更加中立,但反映出來的另一個問題是,你們的理想性不適用於其他人(這並非你們的義務,但牽涉到你們的要求),而是在利用他人的錯誤要求過度的反饋和回報,而採取的方式是干涉其他人的自由並且牽拖無辜的人,無關的議題,甚至不惜去破壞他人的,以符合你們的理想性.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為了少許的道德而施暴於萬物,而這樣的道德卻內縮為限定自己所享用,去想他人的怎麼想的能力趨近於無,這中間有個東西,你們忽略了,理想性不可能適用全部的人,但你必須盡量去做-這當中有個「應該去做的值」,干涉他人的自由也在所難免,但這當中亦有「應該抑制自身行為的值」,這些值,牽涉到他人是否要信任你們(理想),以及他人是否要容忍你們(我逝去的自由),最終決定,他人是否要同理你們,相信你們,覆蓋在「事實」之上的「正確」,這就是所謂的「價值」.
 
若沒有, 

這樣的理想性,反映出來的就是自私.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