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清理戰場



基本上,「清理戰場」和「突破同溫層」,都是失敗主義的延續.
 
這兩者都可能造成錯誤歸因,甚至造成原來支持者的公正世界觀偏誤,例如,我原本的敗選只是戰場上的問題,或者,只是我一直躲在同溫層的問題,同溫層外有很多種世界,明眼人來看,民進黨1124大選是連同溫層也沒有,幾乎是站在一個被孤立隔絕的狀態,也就是,連你原本的支持者都跟你脫節.
 
同溫層的問題,就是造成自身認知失調,如果同溫層外的某種層,通常人們聚焦的是在和自己對立的對象,認為只要和他們說話就是所謂突破同溫層,殊不知,如對象本身就是造成你認知失調的原因,或者是,造成你外部之於他人理解的認知失調,那就是從一個認知失調的狀態跳到另一個認知失調的狀態,使自己更加認知失調,也使其他人對你更加認知失調.
 
如果館長是基於某種信念或者理性的判斷,那具有對談的價值,但如果他只是基於一種混淆,那基本上不會有何幫助,而只會有風險,最好的結果就是你沒有犯任何錯誤,而這和你沒有去見他的狀況是相同的.
 
最糟的情況就是你正在合理化他過去的種種言行並且成為一種背書,他過去的批判是對的,我們的確被應該這樣對待,那就是人民的意見,結果就是下一場選戰你仍然正在解決同樣的問題,不過從以柯養綠改成以館養綠而已.
 
為何選擇館長?在旁人來看,你依舊聚焦在勝敗,也就是他過去跟韓國瑜和柯文哲對談過,跟他講過話的人看起來好像會成為贏家,所以他好像是一種勝選的因素,但是他所佔據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白話一點說就是錦上添花和順水推舟,在這原本就有影響力的兩人上再覆蓋自己的商品形象,同樣的產品反覆擴大而已.
 
假設他真的是一種勝選的因素,反過來說,他就是造成你敗選的原因. 
 
對於這類人物,他們還有另一項特質也很明顯,也就是,出事後會迅速地進行切割,進行了某種倡議和合作,如果對大眾產生負面影響,他們會快速地後悔,用意是拋開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的責任,還有一項公共議題正反兩面背後的代價,他們的目標在於自己在多短的時間內獲得大眾的信任,並以此作為一種成功的證明,對於再多短時間內讓大眾忘記自身造成諸多社會成本的負面煽惑,這也是他們成功的指標.
 
對於卓而言,這樣的「突破同溫層」另一個風險是,當你再度面對質疑的浪潮時,當你以為先前可以獲得理解或減少批判的酬償,這可能沒有,甚至雪上加霜,相反的,你可能會失去原本站在你同一邊人的信任,使他們失去辯護動機.
 
並不是說,這樣會面全然沒有必要,而是你必須設定你的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傾聽民意,顯然,傾聽某種偏狹失焦的民意,如果你當真,以此為依據進行決策,顯然會得到截然相反的政策,如果你的目標在建立形象,對於一個過度自信的身影旁邊,你只會增加他的自信,襯托出自己的不足,而因著客群的問題,如果他的客群有原本可能相信你的,或等待你去挖掘的人,你們身上具有一部分相同的共識,那可能會有些效果,如果你誤判了這一點,那就是一個被洗臉和公審的語境.
 
有時候,並不在你說話對象的問題,而是對話對象以外的,觀賞你們對話的對象,螢幕上說話並不是只有你們兩人在說,而是有許多人在看,他們也正在說話,也許你們兩人對談內容沒什麼問題,但呈現出來的,早已被其他的過度解讀所覆蓋.
 
如你的目標在說服,而自認為已誠心誠意,但準備不足的結果,就是那些你不了解的或你根本不能說的,被迫用防衛性的保守語言來代替,人們就會認為那是官腔,而整場對話亦看不出什麼誠意可言,純粹是信任不足的關係.
 
常人說,某某的優勢,是庶民的語言,這基本上是一個盲思,如果你假定有一種語言是被壟斷的,那就認定了掌握了這種語言的人便可以予取予求,為所欲為,而問題只是在「我不懂得那個語言而已」,而且我必須去學習「那種庶民的語言」.
 
到最後,不過就是在學習韓國瑜和柯文哲,最後淪為一種欺騙,你說的跟做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仔細想想,蔡英文止跌回升,是她終於學會了一種新的語言嗎?
 
我想不是的,而是她終於明白人們用罵聲和嘲諷所掩蓋的真心話.
 
然後她展現了態度,並且回應而已.
 
如果要浪費這樣的能量,再度進行錯誤焦點的自以為是修正,那就是錯失得來不易的機會,重新回到了原點.
 
民進黨現在要做的,應該是清理「清理戰場」,以及突破「突破同溫層」.
 
與其去問館長為什麼,不如去問當初投給你的那些人,為什麼不再出來投票吧.
 
至於卓榮泰,他應該要問的是,為何你的基層投票率這麼低,他們為什麼不出來,他們都去哪了?
 
他們失望和卻步的理由是什麼?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