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個普通的女孩,就跟我們一般人一樣
1. 我個人覺得「鬆鬆軟軟愛撒嬌」完全不是什麼公審.
2. 我可以確認匡不是故意的,她只是覺得那張照片的自己很美而已,她在拍自己的時候不小心讓對方入鏡,然後PO照的時候沒注意到有什麼不妥,可能會造成問題的是她之前的PO文,還有被記者寫得很難聽的標籤,所以情境變成她PO一張普通的聚餐照,會被誤解成男方跟自己有什麼關聯,男方的困擾在這裡,加上周遭的朋友一直問男方,這件事各種誤解成分交織在一起成為一個天大的誤解居多.
每個人的狀態都不太一樣,代價也不相同,有些人承受的困擾可能造成自己的世界天崩地裂,有些困擾則只是被絆倒而已,關鍵在於比例原則,還有個人狀態,動動手指很簡單,不要動手指去施與更多壓力,更容易,說穿了,那是她跟他學長之間的事,問題在於溝通不良,一件無心之過,不用搞得像一場戰爭一樣.
3. 不用一直糾結5天不換照片很不合理,匡一開始的回應是善意的,也表示願意換照片,但對話中也在尋求對方的回應,真正確定雙方意願是在8月26日左右,所以等待的時間其實不到一天,當對方用語開始不客氣要找員工教導還是訴諸法律,她感受到被逼迫,一件簡單的事就會變得無比的困難,她困難的點是心理上的困難而不是物理上的困難.
4. 真正被公審的其實是匡,當你打開網路,上面全部都是關於自己的負面消息,包括什麼「女神崩壞」等等,還有各路網友的留言謾罵,事實上她只是在自己的臉書上PO追求者和求婚者送的禮物和花朵而已,還有自己去參與的聚會和坐過的車,完全沒干擾任何人.
5. 這是炫富或者物質崇拜?我打個問號,看起來很像,但其實不是,炫富的文章網路上到處都是,去什麼高級旅館拍照、用什麼高級物品,強調自己生活過得有多好,多半是為了流量或者營利,讓更多人羨慕並崇拜自己,所以用詞會很隱諱,用一種很符合大眾接受的方式呈現以避免批評,有一套公關思考跟行銷哲學,不會像匡用詞這麼直接,她比較像在重溫記憶,重現過往發生的事情,這可能是一種自我修復的過程,而很不幸的,記憶中能想到的,深刻的事物,是那些可能會引起爭議的事物,這也反映了這個社會的主流,灌輸給人們的概念,就是這種社交模式,映證自身價值的,就是這些有形的東西,匡的文章並沒有任何營利的痕跡,也沒有再賺取公共財,比較像是單純的自言自語,寫個人日記.
6. 台大五姬發跡是因為網路,當初她們的照片被PO在網路上也沒有人問她們的意願,至此以後強制被拉進公眾眼簾,成為公眾人物,給人品頭論足,也沒人問過他們是否同意,承受的壓力是什麼,她們接收到的訊息,有正面也有負面的,但到最後,連隱私也沒有,走在路上被媒體追蹤、跟拍,連跟異性交往的空間也沒有,只是一起吃個飯,看看書,卻被當成獵物一樣追逐,畫面再當成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和媒體賺取流量的題材.
當公眾人物有獲得關注,工作機會,好處,也有代價,比如要維持自己的人設,不能讓群眾失望,並且被框架以較高的道德標準,必須承受他人的批評而不能有所回應,以免讓粉絲失望,降低社會觀感,而女性的公眾人物,遭受的待遇跟標準也完全不同,一舉一動都要符合人們的期待和想像,對外貌品頭論足,探究感情生活,說話要怎樣才得體,對於羞辱和批評要具備怎樣的耐受度,更重要的,要擺出一種完美的姿態和形象,稍微超出一點點界線,展露出不服從,就會被認為不符合道德標準而動輒得咎.
人們應該問的是,這時間要有多長?是不是永遠?
我認為已經十幾年了,匡被迫奉獻給媒體的素材和隱私,應該已經夠了.
以匡的情形來看,她淡出演藝圈多年,如今,她得到的與付出的根本不成正比.
當她再度成為媒體的目標,被放大檢視,進行道德要求,做成充滿相對剝奪感的新聞,吸引一群人去圍攻她,她覺得被冒犯再進行回應,然後又被做成新聞,形成一個慘烈的螺旋.
平心而論,過去只發短短幾個字的文章,如今變成長篇大論,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尋常,長篇大論,是建構在他人反覆拷問之上,她使用的是內在語言,而不是社會語言,而且很多重複的字詞,你以為是公審,在我看來,她是在自我防衛,她無法應付媒體帶給她的龐大壓力,大量陌生人的羞辱,無情究責,所以才被迫用最糟糕的方式去反擊.
如果你想停止她的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再刺激她,不要再把她做成新聞,她的狀態很明顯不能再適用一個公眾人物的高道德標準,滿足一般人對公正的想像.
不是「台大五姬已經不是變成我想的樣子了,我要把她敲回來原本的形狀」,然後無限上綱的去追究她公眾人物的責任,對她冷嘲熱諷.
匡有她的困難,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讓她在自己的小圈圈發她喜歡的東西,安靜地進行她自己的回憶.
她只是個普通的女孩,就跟我們一般人一樣,BROTHER.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