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排除中國劣質食品混入台灣餐廳的可能性

 
現在有一股風向帶往木耳,彷彿泡發以後就會產生米酵菌酸,非常容易.

事發之初,則說不可能會產生米酵菌酸,是衛福部亂猜,稱產生米酵菌酸需要罕見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一般環境根本不可能產生,需要發酵,需要有三十幾度含水含油的環境.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矛盾的,不可能事發之前,米酵菌酸長不出來,事發之後,米酵菌酸又隨便長就出來,真要這麼容易長出來,台灣不會到現在才出現首例.

還有拿非洲莫三比克的啤酒,以及印尼的椰子,但他們普遍忽略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所有受害者不是吃粿條,就是吃河粉.

而最接近台灣的案例,幾乎沒有人去提,那就是2020年五起「濕板條」的米酵菌酸例子,幾乎跟台灣的一模一樣.

「廣東揭陽市惠來縣神泉鎮11位顧客在當地一間『石頭腸粉店』進食粿條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事後,當中5人送醫治療,其中1人經搶救無效去世,受害者包括未成年」

這起事件為什麼和台灣相似,那就是他同樣地引起中國政府關注,不僅省疾控專家小組進駐,還啟動IV級食品安全事故緊急應變,後續處理也跟台灣相當,該店主與河粉(粿條)供應商被縣公安機關控制,溯源,並查到食品批發廠,粿條、薯粉條供應商.

「為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消費者選購濕米粉等食品時要選擇正規管道」

台灣不曾出現的東西,現在卻出現了,然後都是同樣的食品「粿條」、「河粉」,實在不能排除,中國問題食物進來台灣的可能性.

近來,吹起一股開放中國食品的風氣,例如台北市議員鼓吹要吃螺獅粉、魔芋爽,怒罵不開放就是「反中意識形態作祟」,也許這些東西一開始進口,是沒問題的,但此風氣一開,人們被洗腦的擱置懷疑,有問題的東西也一個接著一個進來了.

以最近的蘇丹紅為例,人們雖然究責中央不力,實際上,這些東西也來自中國,廠商以親友名義在台灣成立十家公司、中國大陸成立一家食品公司,再從中國大陸農村收購製作成辣椒粉混料加工後分配到台灣十間公司,且為規避檢查,更以香港人頭公司名義繼續進行進貨.

最近,食藥署還在邊境攔截了十噸的來自中國的蘇丹紅.

中國人帶隊查他們的粿條,台灣人受害卻刻意不提,還不能認為是粿條出問題,我認為挺奇怪的,一邊說要注重食安,一邊卻又鼓吹中國食品進口,還不能去懷疑,一懷疑,就是意識形態,這種食安意識,根本做半套而已.

重症醫師陳志金表示,

「唐菖蒲伯克氏菌,是比較罕見的細菌,在印尼、非洲、中國等國比較常見,是不是因為食物進口,在台灣才增加/出現,再污染到食物?」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文章稱「近期,廣東省進入高溫潮濕天氣,河粉、腸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瀨粉等濕米粉、銀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我認為,不能排除中國劣質食品混入台灣餐廳的可能性,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三月二十五號神父的一包煙 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的菸 關心台北食安】


留言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