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一部台灣美術史:一段爭議的政治進程」新書推薦

 
收到魏聰洲的邀請,拜讀了這本書.

嚴格來說他其實是一本論文,而且是台灣女性博士的論文,他原本是用法文寫成的,而他書寫的是台灣美術史,挑戰的是禁忌的二二八議題.

這本書,我會這麼形容,稀有中的稀有,罕見中的罕見,西方世界普遍不知道真正的「台灣」為何物,充滿著一種直觀的成見,可能是另一個中國,或者華人的國度,他們不知道也不認識台灣本土的原生文化,以及其被殖民的歷史,應該說,他們理解的台灣,恐怕是一個殼,中華民國的美學,中華文化的濫觴,正如他們理解台灣是東方對抗中國的一個小島,華人的民主國家,不知道的是,這裡被中國滲透的很嚴重,這裡親中的意識形態猖獗,慕華之風,恐怕是許多人的內建思想,他們骨子裡其實對於中國仍然有某種權威崇拜,哪怕是一名看似反抗專制的人,他們以為的反抗者,其實多半親中,真正的反抗者,他們恐怕不認識,就如同他們看到了中華旗,以為那就是台灣.

他們認識的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主流市場,恐怕都跟republic of china相關,從周杰倫到龍應台,恐怕都不是本土的角色,他們佔據了外國人的理解,擁有市場和詮釋權,台灣的聲音,彷彿不曾被聽見.

比如神父的書,大概永遠,也不可能,被呈在他們的餐桌.

本書的作者,使用了「本土台灣人」與「流寓者」,來代替本省人/外省人的稱呼,中國流寓者(émigré chinois)是一個很有趣的詞,我從來沒看過的,應該是對照法文,所想出來最合適的譯詞,它是中性的,而且溫和,在去除了控訴與對立性以後,所誕下的真實是如此自然而且尖銳,而且毫不保留,例如以下這段:

「1970年代,幾乎所有文化領域都出現國族主義的文化運動,可見於出現很多新口號,像是『跳自己的舞』、『唱自己的歌』,甚至是『建立自己的美學』,所謂的『自己』指的是『我們中國人(流寓者)』,「自己的舞」接著的是『中國人跳舞給中國人看』(註122),而歌曲是一些描繪流寓者的思鄉或是離散失根之感的華語歌.」

這些歷史,你不會在教科書上看見,也不會在主流媒體中讀到,在中華民國,它很合適的被收攏,一如賴清德的國慶演說,過去,被視為是對國家的不敬,現在,被認為是挑動社會或者種族對立,那麼,「真實」就無法述說了,這是台灣的和諧面,於是只剩下「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這樣流寓者的語言,而本土台灣人從對中國的為難與國民黨的驚慌失措,得到有限的歡愉,替代了自我,以為搶了對方的神主牌.

「國民黨在台灣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用以強化其在中國文化的合法性;這種合法性有利於國民黨在國際舞台上代表中國,也有利於在島內強化佔支配地位的流寓者們的文化優勢。」

我喜歡這種文字的藝術,通常來說,藝術是將人們帶往模糊的地方,而這樣的藝術,帶領台灣人回到真實所在,既不偉大也不卑微.

我會這麼形容作者,「遠在異國最誠摯的辯護者」,她寫這篇論文的時候,顯然也在國外遇到了挑戰,熟悉的挑戰-所以她還特別寫了「回應ooo女士」在書末段,辯論了一番,還在自序中提醒其他人記得要看,ooo女士似乎是她博士論文的審查者,她提出的挑戰不外乎是流寓者/本土台灣人的論述造成了二元對立,以及,應將「本省人」譯為「Taïwanaisde souche(正港台灣人)」.

正港台灣人,聽起來不錯,不過當中也是大有玄機,這是法國漢學界台灣研究圈所採行的此譯法,這其實牽涉到到法國極右翼團體所主張的「Français de souche(正港法國人)」作者極力反對這個詞,也可以看出所遇見的華之障蔽,我不會說這是歧視,比較偏向無知,人們所景仰的法國文化圈,居然是這樣看著台灣人,我們自己.

彷彿一群知識份子在研究外國島上的土著,他們沒有自覺,他們所站的位置已經和殖民者站在一起.

作者戰戰兢兢的辯護著每一個文字和段落,一絲不苟的,看起來是在捍衛自己的論文,其實是在捍衛整個台灣,她小心翼翼地將台灣百合,攜到塞納河畔,飄洋過海,努力地避免任何一片花瓣凋零受傷,然後不卑不亢地說,「她不是梅花」.

「殖民是領土和/或人口擴張的一種過程,期間產生了移民潮。殖民會把受控空間中不對稱與不平等的關係予以制度化,比如讓受殖者同時在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與認同層面上都遭受到長期的屈服。在本文中,殖民形式呈現多種類型:具有或沒有宗主國的殖民—後者是『遷佔者國家』(settler state)(註2)的情況—西方的或非西方的殖民,抑或是殖民者與受殖者的外表上有否明顯差異等等」

「自我東方主義Auto-orientalisme/依照Edward W. SAÏD的觀點,以歐洲中心主義的視角為基礎,西方人以帶有誤導與偏見的方式再現了東方世界,這是東方主義所帶來的結果。此論述後來被改造為華語社科界所愛用的『自我東方主義』,此概念聚焦於霸權與虛構形象再生產之間的關係;在1990年代,日本學者岩功一以著作《共犯的異國情調:日本與它的他者》分析了關於『日本性』的各式理論,認為那些想去主動回應與主動吸引西方凝視的考量—即『自我東方主義』—帶來了日本性的同質化與本質化,甚至合理化了日本排外的國族主義(註1);這篇著作於1998年發行中文譯本後,該論點迅速地在華語社會科學界成為流行。」

僅僅只是名詞解釋,讀來,卻讓人滿心舒暢.

她的文風,如同純真而直白的小女孩;她的筆觸,則像是成熟而老練的智者.

「書寫一部台灣美術史:一段爭議的政治進程」(Écrire une histoire de l'art taïwanais,une entreprise politique controversée)是一本很潮又優雅的書,值得你來一讀,brother.



留言

熱門